亩产“四连跳”,“超级稻”的“三拼”
从2000年第一期目标的亩产700公斤、2004年第二期的亩产800公斤、2011年第三期亩产926.6公斤,到2014年的亩产1026.70公斤,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在14年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四连跳”。实际上,这些成绩绝不是只存在于实验室里的数据,科研成果转换成生产力,也不是数字变化这般简单。 拼育种:亩产千公斤确立龙头地位 “第四期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可以肯定的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整个商业化育种水平会紧跟其后。”本次测产验收的专家组组长、中国水稻所所长程式华表示,这些科研成果将为我国储备更加强大的育种技术和品种。 “我们的商业化育种都是从这样的攻关中获得经验,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良和应用的。”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新才告诉记者,企业跟进改良的也不仅是高产品种本身,还有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和后续服务。记者了解到,第四期攻关立项之时,就是从全国各地科研院所和企业选送的品种中确立了一批“主力队员”,“Y两优900”只是其中笑到最后的佼佼者。 从今年9月在长沙召开的全国种子“双交会”上成交的杂交水稻组合来看,交易额最大的和成为新闻热点的基本上都是超级稻类型的组合,如隆平高科和希望种业的超级稻“Y两优1998”,这充分说明了超级杂交水稻在商业化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据了解,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亿亩,占水稻总面积的55%,包括“Y两优1928”“深两优5814”等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都是在前三期攻关品种成功的基础上由企业自行研发出来的,有些品种目前的大田产量已经达到了三期攻关时的水平。而作为第二期攻关品种的“Y两优1号”,目前累计的推广面积也达到了4000万亩。尽管并未达到二期攻关时的800公斤,但其平均600公斤的大田表现还是要高于我国水稻目前每亩不到500公斤的平均产量。实际上,“Y两优900”在去年就已实现亩产988.1公斤的水平,即使按农民大田种植打7.5折来换算,也能达到了740公斤的产量。这为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提供了有力支撑。 另外,据湖南省农委国际合作处处长何厚军介绍,目前国外杂交水稻发展仍然缓慢,发展较快且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国家如印度、菲律宾、越南等也只有不到5%。原因在于它们的育种研究力量薄弱,栽培管理措施不配套,种质资源利用不够,以及政府缺乏持久和有力的支持。因此第四期攻关目标的实现,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在杂交水稻领域的龙头地位。 |
关键词:超级稻,袁隆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