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吐槽”黄金周背后的公众愿景
这些细碎“吐槽”,投射到黄金周存废讨论、带薪休假公共愿景以及国民休闲旅游规划贯彻实施尚有差距的大背景上面,显然已经从个体不满情绪的宣泄,凝聚为关于公众休闲旅游问题的一次公共讨论,是社会各界对作为公共话题的休闲旅游问题的公共参与的具体实践。不论是具有切身体验的游客,还是具有专业研究背景的学者,对于假期休闲旅游中存在的弊病,显然不能仅仅停留在肤浅层次的“吐槽”上。只有摸清弊病,探明病理,才能对症下药。 “年年吐槽黄金周,‘槽点’总不变。”十一黄金周已结束,围绕“黄金周”的吐槽逐渐升温。由于外出休闲旅游期间发生了一些不顺心的事儿,游客当之无愧地成为吐槽的主力军。游客吐槽,很大程度上缘于某些景区“趁火打劫”,变着花样“宰客”:赴景区轮渡对外地人涨价、拍照留影被无良商家勒索“扣人”、景区就餐遭遇“天价菜品”、万元海龟放生被指“循环生财”。而某些游客偏低的文明涵养也成为舆论指摘的标靶:“我们不扔垃圾,你不就失业了”让悬崖环卫工情何以堪?游客乱投喂导致灵长类动物被喂出糖尿病自然也不能一笑了之。 这些细碎“吐槽”,投射到黄金周存废讨论、带薪休假公共愿景以及国民休闲旅游规划贯彻实施尚有差距的大背景上面,显然已经从个体不满情绪的宣泄,凝聚为关于公众休闲旅游问题的一次公共讨论,是社会各界对作为公共话题的休闲旅游问题的公共参与的具体实践。不论是具有切身体验的游客,还是具有专业研究背景的学者,对于假期休闲旅游中存在的弊病,显然不能仅仅停留在肤浅层次的“吐槽”上。只有摸清弊病,探明病理,才能对症下药。 包括假期旅游在内的休闲旅游,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产品),政府在供给方面理应做到保质保量。某些景区肆无忌惮地“宰客”,原因就在于当地监管部门的懒作为、不作为,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为无良商家“宰客”的保护伞。这种行为带有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却是对当地旅游产业的严重戕害。而备受诟病的景区门票涨价,则涉及到作为公共资源的旅游景区在发展投入、管理运营等方面存在的体制叠架与利益纠葛。“维护公共利益、增进民生福祉”的承诺已然大打折扣。 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无异于自杀。休闲旅游专注于真金白银没有错,但若将目光只盯着物质利益而忽视了其他,显然并非睿智之举。将景区圈起来卖票还不够,门票只是入场券,“一个景点一张票”的步步惊心,前来休闲放松的游客显然轻松不起来。另一方面,普通游客面对“三步一哨、五步一卡”,那些“特权”者则通过打招呼、批条子、借牌子、分指标,就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享受贵宾服务。对于普通游客是“重重设卡”,对于权贵者则是“一路绿灯”,公共属性的旅游资源被赋予如此畸形的意义,显然已经不是简单的“休闲旅游”了。在景区旅游方面,“看得见的手”该作为却不作为,不该作为却乱作为,确实需要好好整治了。 年年“吐槽”黄金周,不是游客太苛刻,而是游客享受的服务与他们的付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产生的原因,从旅游从业者的个体素养,到整个国民休闲旅游规划的贯彻实施,各方面的问题,不一而足。交通拥堵、景区资源承载过重等问题,同样引发民众关于黄金周存废的讨论。然而,正如评论所言,先落实带薪休假,再讨论黄金周存废。自从去年初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发布后,其他相关配套政策且不讲,仅仅“落实带薪休假”一项,就遭遇执行梗阻。这就难怪游客吐槽,景区抱怨,各方面都不满意。“吐槽”黄金周是我国休闲旅游事业发展不完善不健全的直接体现。正视“吐槽”背后的民意表达,释放直面不足的诚意,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
关键词:黄金周,吐槽,公众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