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以“三个转变”统领广东质量强省建设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指明了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廓清了建设质量强国的宏大目标和具体要求,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质量工作的行动纲领和重要遵循。 质量是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事关国家形象,事关产业兴衰,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广东这样一个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来说,质量建设不仅仅关系着发展战略和转型前景,更关系着广东的责任、广东的形象、广东在对外开放中肩负的重任。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于质量问题高度重视,坚持把质量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取得了诸多成效。比如国家质检中心项目数、中国驰名商标数、主要工业品平均采标率、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质量指标稳居全国首位;全省共有省著名商标2759件、省名牌产品2360个,优质制造商过万家,深圳市成功创建全国首个“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华为、格力、格兰仕3家企业获中国质量奖提名等。这些高质量品牌的涌现、壮大以及质量建设的加快,有力地支撑着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必须看到,我省发展自主创新能力还较为不足,重制造轻创造,重速度轻质量,重产品轻品牌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导致我们质量损失率仍然过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较慢,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仍较缺乏,质量诚信体系有待完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与相对落后的质量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仍比较突出。今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主题是: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这一主题可以说对广东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契合这一主题,建设质量强省,回应中央对质量工作的高度关注,需要全省各地、各部门迅速形成共识,务实行动,实现广东质量建设的全面崛起。 质量改革创新任重而道远。我们建设质量强省,迫切需要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内需潜力、创新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到高质量、高效益的轨道上来。这就要求我们以深化质量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国际先进质量水平为标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着力创新质量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夯实质量工作基层基础,充分发挥质量在转型升级、自主创新、改善民生、保障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努力实现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广东速度向广东质量转变、广东产品向广东品牌转变。 广东过去的成功在于创新创造,未来仍然如此。只不过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创新要求、不同的创造任务,特别是不同的时代机遇。当今世界经济版图历经国际金融危机的震荡,正在进行重新划分,谁能掌握创新创造,谁能在质量上高人一筹,谁能够在品牌建设上一马当先,谁就能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规则制定,才能在新的经济版图中占据有利地形。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浪潮,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正是在这一新的时间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转变”,从宏观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这为广东锐意改革、对外开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以“质量月”活动为契机,认真开展质量提升、质量整治、质量宣传、质量共治等活动。 搞好质量强省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必须注重把“质量月”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从群众需要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群众享受“质量月”的成果,让社会凝聚崇尚质量的共识。有了共识,有了行动,质量建设才能更上一层楼,广东才能够在经济转型的道路上迈步领先,为建设质量强省、推动“三个转变”作出更大贡献。 |
关键词:质量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