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赶考行] 阜城县“李扶贫”的富民梦
常年泡在贫困村,言谈话语离不开“扶贫”,阜城县扶贫办主任李双星被当地群众称为“李扶贫”。12年来,“李扶贫”帮扶该县10个乡镇152个贫困村发展棚菜生产,人均增收5000多元。全县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几乎都是他的朋友,贫困村里的老百姓更把他当亲人。 既筛选项目,又跟进服务 8月15日晚上7时30分,放下碗筷,李双星又拎上他的大喇叭出门了。“今晚约好了要给梁庄、南旺、黑龙庙三个村子上课,考虑他们都是单一的西瓜种植户,早就打算给大伙讲讲田间间作了。”赶到南旺村村委会办公室时,院里院外已经站满了人,不一会儿,李双星的“扶贫夜校”开讲了。 阜城县地处黑龙港流域,该县2002年被列为省扶贫重点县,县扶贫办也正式挂牌成立了,时任蒋坊乡党委书记的李双星走马上任。面对广大贫困群众“盼致富、缺资金、少技术、没门路”的实际,李双星把开展工作的立足点首先放到帮助贫困群众筛选致富项目上,他很快发现种植设施瓜菜具有投入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技术易掌握、当地群众有种植基础的特点,最适宜阜城县情。 然而,当时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群众的认识和观念问题。早在1994年,阜城县就曾在全县下大力推行棚菜种植,但由于当时的天气灾害和市场销售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种植户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赔了钱。当地群众还编了一句顺口溜:“一年欢,二年蔫,三年拆棚运竹竿”,大伙儿“谈棚色变”。 “只要技术服务到位、打开市场及时,发展设施蔬菜应该是正确的选择。”李双星说。为了说服群众,李双星经常利用晚上、中午时间,给大家讲解棚菜种植收益、市场行情等,常常一晚辗转两三个村。在他的动员下,三里铺村率先开始种植设施瓜菜。仅用两年时间,这个村就发展起冬暖式大棚170个,以种植樱桃西红柿为主,年增加收入达到800多万元,这个昔日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穷村,一下子成为户均收入4万元的富裕村。 三里铺试点的成功,让李双星吃了颗“定心丸”。随后,他把前八丈、后八丈、许家铺等村陆续列入扶贫计划……12年来,阜城县共投入扶贫资金1.3亿元用于瓜菜建设,通过扶贫直接扶持和辐射带动,全县棚菜产业总面积发展到21.6万亩,年总收入超过了11亿元,成为全县农业一大支柱,并成为全省知名的绿色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 |
关键词:中国梦,扶贫,村支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