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不容缓 探寻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河北路径
地下水,对于河北来讲,一直是个沉重的话题。 由于多年超采,燕赵大地之下,已经暗藏着6.7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水超采区,形成了26个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目前,华北平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 从某种意义上讲,深层地下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我们乃至子孙赖以生存的命脉,地下水超采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利用坑塘、关停各类自备井……我省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进行了有益探索。 少用地下水—— 小麦、玉米变苜蓿、花生等,靠调整种植结构,一年可省出12个西湖 8月19日,秋阳高照,在衡水景县龙华镇贾吕村苜蓿种植基地,繁茂的紫花苜蓿到了收获的季节。在这里,笔者并没有见到北方常见的秋季农作物玉米。 原来,这里的农民改变了延续千百年的传统种植模式,不再种植需水量大的小麦、玉米,改为种植紫花苜蓿、饲用玉米等耐旱节水作物,并配备了数十套大型时针式喷灌设施和移动式喷灌设施进行喷灌。 “与小麦相比,每亩苜蓿年均能节水近200立方米。”贾吕村党支部书记贾连海告诉笔者,一年下来,这些地可节水数十万立方米。 贾连海表示,小麦是“吃水大户”,冬小麦在生长周期内需要3至4次的灌溉。农业用水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0%以上,小麦又占农业用水量的近70%。改变种植结构,就是改变了用水的结构。 这为我省减少地下水的超采提供了新思路。 原先华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变更为一年两熟:一季小麦,一季玉米。而要满足农业生产,只有大量开采地下水。 一个可以对比的数字是,河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7,河北的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0.7%,但却生产了全国6%的粮食,养育了占全国5%的人口。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郭永晨认为,河北的水资源禀赋已不适合种植耗水量大的作物,应以水定结构,建立与当地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相适应的种植结构。 为此,我省提出,在无地表水替代的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适当压减依靠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为种植玉米、棉花、花生、油葵、杂粮等农作物一年一熟制,实现“一季休耕、一季雨养”,改种玉米、棉花等低耗水农作物,鼓励改种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作物,探索走出一条节水压采稳粮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之路。 专家同时建议,河北要多调出低含水的产品,多调入富含水的产品,以优化水资源在区域内的二次分布。 为调动农民改变种植结构的积极性,按照方案,我省将支持各试点县有序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对调整种植结构的耕地将给予一定补助。 “河北将在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选择无地表水替代的部分区域,调整种植模式面积76万亩,亩均减少用水180立方米,实现地下水压采1.37亿立方米。”省农业厅计财处处长马利民表示。 而压采1.37亿立方米,就相当于节省下12个西湖的水量。 留住天上水—— 千座农村坑塘,将实现蓄水近2亿立方米,相当于平添两座大型水库 驱车于东光县乡间,不时会有一座座水塘映入眼帘,或方或圆、或大或小,堤坡上乔灌草木相映、杨柳依依,水塘内碧波涟涟、鹅鸭成群。 “原来这里就是一片废弃的坑洼地,村民们就往坑里乱倒垃圾。”站在村子的坑塘边,东光县西王校店村村党支部书记李观栋颇有感触,这个水塘,已经成为调节村庄水资源、美化村庄环境的小水库。 李观栋说,2005年,该村对村西南部的一片废弃坑洼地进行扩挖改造,建成了目前这个水深8米、面积150亩,可盛水50多万立方米的坑塘,通过水泵扬水,可辐射浇灌耕地面积5000多亩,成为本村及周边4个村农业灌溉用水的“小水库”。 东光县地处九河下梢,境内80%的浅层水为苦咸水,无法满足人饮及农灌需要,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开采深层地下水维持生产生活,其水资源拥有量更低于全省水平,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 东光虽然常年降雨不多,但如果没有集蓄工程,即使降了“天上水”,也将无处可放。东光把目光投向了数百座沉寂多年的坑塘。 按照“最大限度拦蓄地表水,给雨水和客水找好盛水工具,实现多蓄水、多浇地、生态化”的基本思路,东光启动实施了“沟渠坑塘清淤会战”。集中治理河渠水系不畅、水域面积萎缩、水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完善互连互通、互调互补、引排得当的河渠沟塘水网,疏通完善了320多条配套沟渠为辅助的水网格局,构筑起覆盖全县的高密度农田灌排水网。 其中,坑塘主要通过雨季收集降水和地表径流水等渠道集蓄,据介绍,一次性蓄水就能满足一个季节村民灌溉所需。 近几年来,东光县逐步完善“一村一坑塘”建设,全县447个村现有坑塘790多座,总面积16416.8亩,可蓄积本地自产水1500万立方米,春秋季跨流域调水时,能存蓄外来客水3100多万立方米,能覆盖全县80%以上的耕地面积。 去年,东光全县农业灌溉抽取地下水量由以往年份的8000万立方米,降至3000万立方米左右。“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36万群众彻底告别喝地下水,到2017年,全县农业灌溉用水也实现地下水零开采。”东光县财政局局长张立春说。 按照规划,我省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四地将借鉴东光经验,利用起境内的1164座坑塘,这些坑塘将实现蓄水近2亿立方米,这相当于我省平添近两座大(二)型水库。 |
关键词:地下水,超采,漏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