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刚刚开始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示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已经按程序从中央深改组走到政治局会议,公众多少年来千呼万唤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终于开始了。 从已公开的信息看,改革的主题再一次指向公平,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另一方面,没有局限于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而是采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提法,其中特别强调包括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再就是着眼于体系建立,通过深化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会议传递的信息表明,被社会所诟病的计划招生体制依然存在,政府主导的考试招生体制仍旧运行。虽然这个意见不能全部满足公众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期待。然而,这个意见放开了一个活口,就是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这一表述表明:一是改革不是一劳永逸的,并非这次意见出来之后就不再改革了,而是要适应社会的需要逐步改革,若有需要还得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不断深化。二是改革的主体是大众,社会的关切就是大众的关切,改革是对大众关切的回应,大众要以主人意识参与到这一改革中来,可以积极主动表达、沟通,可以用行动探索改革的路径,也不排除不得已时用脚投票。 从这次实施意见还能看出,对考试招生制度的抽象概念化的争论并不能导致真正的改革,关键是要放出适度空间让改革的主体去探索。中国的国情很复杂,每年上千万的高考考生,每一位考生都是一道多维高阶方程,要想把工作做精细,就必然要抛弃由某一机构大包大揽的做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拆除大锅饭和大食堂,开除自助餐和风味店。把这一理念落实,最为关键的还是需要政府简政放权。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还仅是未来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其中的无论哪个方面,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要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众人可以走、乐意走的路子,还有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设计出的是大家都不乐意走的套路,终究是存在不了多长时间的摆设。所以说即便具体的考试招生方案出来了也只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开始。(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关键词:考试招生,招生制度,适度空间,制度改革,教育公平,计划招生,立交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