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加速产城融合 生态宜居新城显雏形

来源: 重庆日报 作者: 2014-08-27 05:22: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原标题:黔江:加速产城融合 生态宜居新城显雏形

(上接1版)

“城市大峡谷是黔江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重头戏之一。”黔江新城管委会一负责人说,黔江新城虽然是渝东南的重点开发区,但这并不是说在城市建设中只要建设不要生态。相反,在新城建设过程中,黔江非常注意保护生态,着力打造一座生态宜居城市。而黔江城市大峡谷恰好位于黔江老城和新城之间,对未来黔江城市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此,黔江借鉴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卢森堡的建设模式,加快了城市大峡谷的建设,着力打造“东方卢森堡”。

目前,黔江城市大峡谷已完工投用景区山门、广场、观景台、空中栈道、步游道等项目,慈航桥、接待中心、谷底水坝等也在加快建设中。预计到今年国庆,大峡谷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市民和旅游观光者的好去处。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新城的宜居度,黔江还加快完善公共设施,提升城市品质。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正阳中学一期、机动车交易市场、公共图书馆、生殖健康中心等十余个大型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公共服务中心、规展馆、菁华小学、中心医院正阳院区门诊、儿童医疗综合楼、武陵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数十个项目也将完工,极大地提升了新城对区内外人口的吸引力和承接能力。

目前,黔江新城已建成13.5平方公里,集聚和承接人口转移约8万人。全区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42.53%上升至2013年底的43.79%。预计到2016年,将形成一个38平方公里、33万人的高品质、综合型城市。

发展生态工业,加速产城融合

车间里,悬挂着一排排五颜六色、质地细腻柔滑的蚕丝原料,旁边的操作台上,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一块块真丝面料“走”下生产线。近日,在黔江桐乡工业园的广润丝绸公司,记者亲眼见证了蚕丝织成面料的全过程。据介绍,这种面料市场价格可卖到50元一米,仅此一种产品,该公司一年产值就可上亿元。

而这,只是黔江区整个蚕丝产业链中一个小小的环节。据介绍,在广润丝绸近期入驻投产前后,已先后有5家丝绸企业落户园区。2013年,丝绸产业实现工业产值7.7亿元。

“城市的快速发展,必须要产业来支撑,丝绸产业就是黔江工业的重点之一。”黔江工业园区管委会一负责人说,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后,正阳工业园成为黔江“点上开发”的工业主战场,虽说是重点开发区,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消耗生态资源。为此,黔江将工业发展的目光瞄向了环保的生态工业,并加快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使黔江工业集中度达到70%。

目前,园区产业已由以前的食品、化工、材料三大产业,发展成绿色食品、新材料、服装丝绸、生物制药、汽摩机电等五大产业集群,共累计完成工业投资65.3亿元,入驻企业达65家,投产企业和投用项目38个,解决就业1.2万余人,其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万余人。今年1—7月,实现工业总产值74.6亿元,同比增长17.7%。

力推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农民吃上“生态饭”

“现在我们种植的脆红李销路非常好,我们可算是‘靠山吃山’了。”庞友成是黔江区中塘乡兴泉村村民,最近一段时间,他总是笑呵呵的。原来,前段时间,依托旁边的仰头山现代农业园区,他家种的脆红李卖上了好价钱,5亩脆红李卖了4万多元。

“庞友成口中的仰头山现代农业园区,是黔江现代农业示范工程‘一区两片’之一。”该区一负责人说,在推进黔江新城和工业园区发展的同时,黔江并未放松其他地区的发展,而是通过推动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发展,力图让广大农村群众吃上“生态饭”。

为实现这一目标,黔江将黄溪镇、金溪镇、石家镇等16个乡镇定位为生态农业保护区,大力发展生猪、烤烟、蚕桑、猕猴桃、中药材、高山蔬菜等特色生态农业,以及农产品初加工和乡村旅游业。将小南海镇、濯水镇等6个乡镇定位为生态旅游发展区,重点发展生态观光、地质科考、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产业,建设精品景区,促进农旅融合。

目前,在农业方面,黔江已建成武陵仙山、仰头山两个市级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及濯水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初步建成阿蓬江镇小罗坝等3个现代农业观光园;启动了冯家街道葡萄生态观光农业园,水田乡蓝莓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建设等。在旅游方面,除了城市峡谷峡江建设项目即将完工外,还启动了小南海创国家5A级景区项目、濯水风雨桥恢复工程项目等精品旅游项目。全区旅游业实现了大发展,农业迈上了新台阶。

今年1—7月,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共实现旅游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29.06%;农民年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3.5%,达到4231元。

关键词:生态旅游,武陵仙山,生态观光,生态工业,新城建设,宜居城市,生态资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