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到“夏”, 更要那股闯劲

来源: 解放日报 作者: 2014-08-24 03:31: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原标题:从“春”到“夏”, 更要那股闯劲

■周文菁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名言寄托着人们在困顿之际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待。然而,希望的种子要在春天里破土而出,不能仅仅依赖季节的自然更替,更需要自身的那股“闯”劲,需要经历黑暗里的彷徨、新生前的挣扎以及成长中的痛楚。

深圳,因为奇迹般的崛起,因为1992年的那个春天,和邓小平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和中国改革的方向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年前,我和同事一起赴深圳追寻伟人足迹。如今再忆,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一个“闯”字。

这是一座闯出来的城。1979年4月,也是一个春天,深圳和小平之间开始了最初的联系。在听取中共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小平同志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一路走来,深圳敲响了土地使用权拍卖的第一槌,发行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张股票,率先引进外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这是一群闯出来的人。《东方风来满眼春》的作者陈锡添说,小平深圳之行,起初被告知“暂不作公开报道”。作为一名记者,他不甘心。不久,党内通过中央文件的形式传达了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3月25日上午,陈锡添和当时的社长区汇文,拿着通讯稿小样到市委宣传部送审,时任部长的杨广慧说:“发吧,稿子我就不看了,你们社里自己把关,但要把小平同志写成人,不要写成神。”3月26日,通讯在《深圳特区报》一版头条刊出。全国媒体上,顿时春风满眼。

这是一条闯出来的路。姓“资”还是姓“社”?1992年春天,国内被一种紧张而微妙的氛围笼罩着,先行尝试市场经济运作的深圳,遇到了很大的压力,不少人甚至对改革开放的前途表示担忧。在国贸53层的旋转餐厅,小平充分肯定了深圳的成绩,纵论改革大义。至今,我还记得国贸上那句霸气十足的广告语:这里的高度与海拔无关!

这是历史的高度。写这篇小文时,我也在谋划着所负责刊物的纪念邓小平报道。浦东干部学院首任常务副院长奚洁人教授这么看待这段历史:邓小平的战略是“坚守原则,大争必辨”,把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推进到历史新阶段,提出的“不争论”,实际上是在为发展而争,是“不争之争”。他感慨地说:“我们对伟人的纪念应该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当前,我们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特别需要历史担当意识和改革的勇气与智慧,小平同志在历史重大关头表现出的精神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如果仍以季节来比拟,1992年像万象更新的春,现在则更像浓郁葱笼的夏,更加火热也潜藏着更多深层次的艰难。“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诚如小平所言,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闯过盛夏的密林,收获的秋天还会远吗?

关键词:夏,血路,深圳特区报,邓小平,东方风来满眼春,小平同志,改革开放,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