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融入京津正加速
打扫好房间迎“客”来 ——变“首选地”为“必选地”,让京津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5月11日,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数谷大厦,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正式挂牌,首批5家高科技企业和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协会落地。这是我省对接京津的首个综合性高科技园区,也是中关村海淀园在京外落地的首个外省“分店”。 全国多个地方都向中关村伸出了橄榄枝,为什么秦皇岛能够捷足先登? “关键是秦皇岛市和北京海淀区想出了一个利益分配的好办法:4+4+2。”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胡英杰说,海淀区企业到秦皇岛落地发展,实现的地方财政收入,双方将按照两地各40%共享,同时还有20%将建立产业基金用于扶持入园企业。这种模式让企业离开海淀,税收不会完全失去,而秦皇岛也不必因为付出了土地等各种资源要素后得不到任何回报。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要想让客人进得来,首先要把房间打扫好。”省委省政府强调,承接北京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河北是首选地,但不是必选地。 各地要把营造发展环境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坚持讲感情、讲规矩、讲诚信。 打造承接转移的平台。目前我省已经筛选了6类40个平台进行重点打造,聚集高端要素,这些有基础、有潜力的开发区和高新区在今年5·18洽谈会上首次集中亮相,引来各方关注。 围绕构建京津石“一小时交通圈”,石家庄市积极推进津石客专、石济客专等高速铁路工程,加快京石邯、津石城际铁路和石衡沧铁路出海通道建设,争取将沿山高速公路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加快融入一体化进程。 提高办事效率,打造清新商务环境。衡水市针对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产业衔接等项目再度进行审批瘦身,办理总时限压缩71%,并对每一事项的每个环节都建立《流程时限表》,平均办理时限由13天压缩到5天。 面对“说什么也不能再错过的重大历史机遇”,只有铆足劲把生态环境搞好、把发展环境抓好,把基础设施建好,才能变“首选地”为“必选地”,让京津客商、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