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户籍制度改革相关措施正待省委省政府批准
昨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举行发布会,公安部等八部委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全国户籍制度改革大幕正式拉开,也使长期以来实行的“二元制”户籍制度朝着城乡统一、以人为本的方向迈进,亿万农业转移人口或因此受益。 作为河北人,我们当然更关心户籍制度改革如何落地。昨日,本报记者分兵多路,追访我省公安、人社、城建、教育、卫生计生部门,为您逐条解析“户籍制度改革”。 昨日,本报记者就《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追问省公安厅。 据了解,目前,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户籍制度改革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我省已研究制定了一套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措施,正等待省委省政府的批准。 关键词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 我省已放开“建制镇、小城市落户” -《意见》原声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河北落地 据了解,自2003年至今,我省进行了4次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开人口落户限制。 在县城镇(含县级市市区和建制镇),有合法稳定职业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租房也可在百万以下人口城市落户 -《意见》原声 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在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的城市合法稳定就业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河北落地 我省将进一步放宽城镇落户条件,按照自愿、分类、有序的原则,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以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为前置落户条件,全面放开城区人口100万以下的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 将合理确定首都周边城镇落户条件 -《意见》原声 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在城区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城市合法稳定就业达到一定年限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河北落地 我省接下来将合理确定城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和首都周边城镇落户条件。 目前,我省在设区市市区的落户条件是:有合法稳定职业满1年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各地还可根据城市实际,适当放宽或收紧职业年限的要求。“对于现行的政策,下一步我省还有可能会进一步放宽。”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放开人才落户、投靠性人员落户限制 -《意见》原声 有效解决户口迁移中的重点问题。认真落实优先解决存量的要求,重点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员落户问题。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等常住人口的城镇落户率。 -河北落地 我省下一步将全面放开各类人才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等的落户限制,并同时放宽投靠类人员落户条件。 关键词创新人口管理 河北早已取消“农”与“非农” -《意见》原声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 -河北落地 我省早于2003年就在全省打破城乡分割的农业、非农业二元户口管理结构,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自理口粮户口及其他类型的户口性质划分,目前我省只有居民户口,只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两类。 蓝印户口在我省一直没有实行。 将让居住证持有者享有实质公共服务 -《意见》原声 建立居住证制度。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在居住地申领居住证。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以连续居住年限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为条件,逐步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权利,同时结合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逐步享有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 -河北落地 我省2012年3月1日已实行居住证制度,与此同时,《河北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 我省还将进一步深化居住证制度,推动落实凭居住证享有的义务教育、社会保险、就业服务、卫生保健、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并在证照办理、婚姻登记、职业资格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 专家谈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 “人口信息管理制度”有利于我国向城市型社会转变 《意见》明确要求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建设和完善覆盖全国人口、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以人口基础信息为基准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分类完善劳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房产、信用、卫生计生、税务、婚姻、民族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为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信息支持,为人口服务和管理提供支撑。 对此,本报记者昨日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 竹立家表示,在大数据时代,这一制度一旦建立将会非常强大,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整合和共享。“这是现代国家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今的户籍制度改革将城乡的二元管理体制变为一元的居民制度,有几点好处:增加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减少了城乡差别,促进了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了我国从农业、工业型的社会向城市型社会转变。” 有关“城市型社会”,竹立家表示,中国还处于初级的准城市型社会阶段,但距离城市型社会的标准要求还比较远。“2017~2022年将是中国实现由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民市民化、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乡融合共享,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将是实现这种社会转型的关键和核心所在。”“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计划将劳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房产、信用、卫生计生、税务、婚姻、民族等信息整合,不少人因此担忧:这也太全面了,万一信息泄露了咋办?“有了这个系统,今后你有几张信用卡,账单日分别是什么时候,透支额度等可能都会被相关部门监控到,你也许就不敢任意透支了。”竹立家说,这将有助于政府部门管理,同时提升整个社会的诚信度。 但竹立家同时提到,一旦有了这个系统,社会管理将会提升一大步,相关部门在打击信息泄露方面可能会更加严格。 |
关键词:户籍,改革,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