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创新的“郑医”模式
这是一组令人怦然心动的数据:2014年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各所属医院门急诊2478364人次,同比增长54.89%;出院人数70890人次,同比增长24.49%;住院手术19939台,同比增长23.45%;发表论文831篇,同比增长19.60%;科研立项多达84项。 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自组建以来,坚持以创新思维加快转型发展、用一流技术保障群众健康,开创了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医疗改革的先河。 体制创新为先导 从市属单一型三级医院到集团化转型纵深发展,郑州人民医院的华丽转身是郑州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顶层设计的结果。 医疗集团化发展,这是一条没有前人经验可循的创新之路。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完成了对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组建所需的模式、机制、政策等方面的调研和决策,最终以“三个不变”完成了这场医疗体制的大变革。有了这一框架做指导,郑医集团紧跟步伐成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对所属医疗机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学科建设、业务发展、资源调配实行五个统一的运营管理。 谈起医疗集团的优势,加入集团这个“大家庭”的各医院负责人均发出这样的感叹,“郑医集团兼具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体制优势,在应对市场时,既可发挥公立医院管理、技术、服务的品牌优势,又能充分利用民营医院在设备购置、药品采购、人才招聘等方面自主决策的高效优势,从而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毋庸置疑,这也正是该集团组建一年来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 优势学科齐绽放 学科建设是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核心。 郑医集团在发展郑州人民医院省市重点专科的基础上,同步带动各医疗机构消化、心血管、眼科、皮肤科等多学科全面发展,形成了特色学科百花齐放,优势学科集群发展,科研教学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拥有百年历史的郑州人民医院集心、肝、肾、小肠、胰腺五种器官移植于一身,器官移植水平在河南乃至全国位于前列。2012年,一度被视为移植禁区的小肠移植,在郑州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两例;2013年,该院又成功完成全国首例活体肝移植联合活体肾原位移植手术,再次书写了业界的传奇。 在郑州颐和医院,更是在建院之初就把学科建设放在了发展的首位,成立“郑医颐和·北京安贞河南心脏外科诊疗中心”,国内小儿心脏外科的权威专家刘迎龙教授每周六在颐和医院坐诊,为中原地区先心患儿带来福音;成立“郑医颐和·北京宣武河南神经外科中心”,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峰教授作为中心主任,带领宣武医院专家组一起常驻颐和医院坐诊、手术。同时,该院神经内科一病区开展的“32-128道视频脑电监护”技术,全省仅颐和医院能够完成;神经外科开展的“听神经瘤术后面瘫神经吻合术”国内领先;普外二病区开展的“腹腔镜联合电子胆道(两镜联合)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为全省首例。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集团考虑到所属各医疗机构建设基础、发展水平不同和业务能力有所差异,大刀阔斧地整合郑医本部、颐和医院、九院院区的所有高级职称专家资源,成立集团39个学科专业组,形成学科间同质化建设,神经内科专家徐军教授、内分泌科专家文世林教授、神经外科专家张永福教授、泌尿外科专家李启忠教 授、护理专家黄娟教授、急诊急救专家张思森博士、心内科专家刘恒亮教授、老年病专家李玲博士等一批在省内负有盛名的专家担任组长,为各医疗机构间查房、会诊、疑难病例讨论、学术交流搭建了平台。 如今,在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让专家引领发展、促学科联合提升已然成为集团的一种常态。 合作交流求突破 创新,源于不断的坚持和突破。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各医疗机构取得和谐、健康、同步发展得益于其引人才、广合作、强学科的频频发力。 集团分层次、分步骤、多途径、多措施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大力开展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逐步建设成覆盖范围广、辐射能力强的区域医疗中心。 在临床、医技科室配置方面高瞻远瞩,积极推动医疗技术与国际接轨。与德国洪堡大学附属夏洛特医院分子病理研究所合作成立了“中德分子病理研究中心”;与韩国大邱V整形医院建立了“中韩国际整形中心”;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国家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开拓者和带头人周宏灏教授入驻郑州人民医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开展“个体化医学检测”项目。 在人才培养方面,集团结合不同层次人员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培养培训计划,截至目前已组织核心团队学习5次,累计参加人员2000余人次,召开集团层面学术会议7次,累计参加人员4000余人次。有了人才的支撑,集团将利用郑州人民医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和颐和医院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等转化医学平台,积极开展临床转化技术工作,申报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 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扬帆远航的创新之路! |
关键词:人民医院,切开取石术,医改,听神经瘤,颐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