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新闻频道>>社会万象

四川昭化发现古墓葬群 印证中原文化入蜀轨迹

来源:新华网 作者:萧永航 2014-06-15 10:09:2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记者13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去年12月于广元市昭化古城发现的大坪子墓地,经研究论证为迄今川内发掘的最为重要的汉墓群之一,其土炕木椁墓及出土文物印证了秦灭巴蜀以后,大量移民入川时中原文化与巴蜀文化的融合。

  记者在昭化古城墓地发掘现场看到,各种探方前后延伸,左右“一字”排开,有的只剩下土坑,有的是画像汉砖砌成的墓室,有的成坑摆放着青铜器皿。

  “此次考古发掘,我们主要采用了布方与整体揭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截至目前,已发现墓葬79座,完成清理70座,清理出随葬品1100余件(套),以陶器、青铜器居多,另有少量金器、银器、瓷器、石器及漆木器等。该墓地是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迄今发掘的同一时期面积最大的汉墓群。”负责本次考古发掘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领队万靖告诉记者。

  据史料记载,昭化古称“葭萌”,地处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为秦入川必经通道,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和2244年连续建县史,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

  “在公元前316年秦灭蜀以前,蜀国一直保持了独有的文化元素,从广元宝轮院和重庆发掘的船棺葬可以看出,类似古墓葬群葬人的习俗是典型巴蜀文化代表。”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信立祥教授告诉记者。

  “从此次的考古发掘来看,这片墓葬群集中了战国晚期到东汉晚期的墓葬,其中最早的土坑墓里面是曲肢葬、西首葬,这是秦人的显著特点,是中原文化的象征。”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赵化成介绍说,从土坑墓中出土的釜、醴、罐等在内的日用生活陶器等器物来看,做工简陋,正好印证史书所说秦灭巴蜀以后,采取怀柔政策,对当地蜀人仍然封王,但又另派秦人官僚来统治蜀地,并开始大量移民。赵化成由此断定,这批早期的墓葬是最早移民秦人的墓葬,完全保留延续了中原血脉。

  “昭化是西安和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也是两个区域文化交会处。”赵化成说,“有座墓葬里面摆放了踎和青铜蒜头壶,踎是西南地区比较流行的器物,青铜蒜头壶是秦过来的,这为研究秦移民入川及中原文化向成都平原传播的时间、路线、方式等提供了新的重要信息和资料。”

  此外,该古墓葬群中出土有完整的青铜摇钱树,其枝叶造型丰富,涉及祥瑞兽图案和人物画像。

  “摇钱树是一个代表,像蒜头壶这些大量的珍贵青铜器皿能在昭化出现,实属罕见。”长期从事秦汉文物研究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焦南峰研究员告诉记者,出土文物的规格能准确判断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越发达,环境越稳定,人们生活水平越高,所用器物规格就高。“从这周边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这些青铜器皿规格是相当高的,这些文物足以论证昭化是秦灭蜀后至东汉末期川东北地区的政治中心。”焦南峰说。

  目前,大坪子墓葬群的抢救性发掘保护工作仍在进行中。

关键词:墓葬,文化,发掘

责任编辑:赵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