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批多地救楼市如打激素
政府是否该救市?舆论现分歧 面对楼价的下跌,各地政府是否应该救市? 在2014年杭州湾论坛上,2013年诺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认为“尽管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处于大幅的波动,但是这并不代表世界末日,只要政府让市场尽可能地稳定,在合理的干预下能够保证市场稳定就没有问题”。 在同一场合与席勒对话时,侯延琨认为,“各地政府最近出台救市措施,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时机,但政府的刺激是不是能够有效托底,却让人怀疑。” 房地产专家韩世同也认为政府此时该救市,他说,如需要救市,应该先做基本判断:现在是否已经有房价暴跌甚至崩盘的危险,从而影响经济、金融安危?一种答案是肯定的,一种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认为未来不可能出现崩盘、泡沫破碎的危机,就不需做任何动作。“这个基本判断中,我倾向于前者,(政府)现在就必然要采取措施。”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上海财经大学陈杰教授的观点却截然相反。他认为地方政府不仅不应该救市,而且目前救市的时机也完全不当。他认为目前经济还没有恶化到需要救市的程度,政府应该给市场一个长期的稳定预期,如果政府都是随行就市,市场参与者难有长远预期,经济就难以稳定发展。 “政府人为地用短期化的手段去调节市场,其实像打激素。政府不应当改变市场机制,而应该让市场自我调整。”陈杰说,“应该顺应市场本身的规律,不管投资者是个人也好,开发商也好,如果决策失误,就应该受到市场的惩罚。” “双向调控”促地方政府成调控主体 对于房地产调控,政府将如何作为?今年“两会”期间,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抛出了“双向调控”的理念,这与“分类调控”一起成为今年地产界的热词。 此后,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就“双向调控”做出了解释:所谓双向调控亦可称分类指导,即对一线城市继续增加供应,抑制投机性需求,限购政策不退出;而对于库存量比较大的城市,要控制供地结构。 此番各地政府的救市之举似乎正回应了上述两个热词。黄河滔认为,在此政策背景下,中央和地方在调控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正在发生转换。 “在‘双向调控’的背景下,中央政策主要职责或将集中在两方面,其一,建立、完善保障房体系;其二,推进土地、财税、金融等多领域改革,将房地产调控置于宏观经济调控之中,通过构建长效机制,将楼市运行维持在稳定区间。综合而言,中央层面或将逐渐淡化行政调控,房地产调控的大趋势是要因地制宜,分城施策,地方政府将取代中央政府成为调控主体。”黄河滔说。 对中央和地方在房地产调控角色转换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接受本刊采访的业内人士给出了三条建议:首先,限购放松应不涉及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因为这些中心城市房价上涨压力相对较小;其次,中央需通过收紧信贷控制市场热度及需求释放;最后,不动产统一登记等长效机制应加紧推进,将房地产行业纳入整体宏观经济调控之中。 |
关键词:楼市,救市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