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92次集体学习 专家授课备课时间最长3年
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这一讲话内容,被舆论认为传达出诸多信号。 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设立,始于2002年,至今已进行92次集体学习,平均每隔40多天一堂课。12年间,160余位全国各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汇聚中南海,先后成为这个特殊课堂的讲师。 在这里,学者的研究成果得以完整而系统地阐释,进而影响着政治上的决策;在这里,中共领导层集体学习的内容,也隐现着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谁在中南海讲课? 中南海怀仁堂,是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特殊的课堂之上,有着一群非常特殊的“学生”:听课者除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外,还包括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机构的负责人及各部委领导。 《高层讲坛》主编、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原副院长崔常发撰文称,每次集体学习时间约为120分钟,通常由两位讲师联合授课,每位讲师各讲40分钟,之后用30分钟讨论、提问,最后由总书记作总结发言。对于授课老师的课题准备、讲课内容、语言表达,包括语音、语调、语气、语速等,也会有特殊要求。 如此高规格的课堂,谁才有资格成为讲师? 查询历届讲课老师名单可知,参与集体学习授课的老师,均为经济、法律、农业、环保、土地等各研究领域的翘楚。至少半数以上的授课老师,拥有海外留学或担任海外访问学者的背景。 这些老师的年龄在40—55岁之间,并有进一步年轻化的趋势。他们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党校、科学院、党政机关研究室、军队院校及研究机构,以及一些行业性的学会,如中国教育学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等。 至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课上,已出现160多位专家学者授课的身影。记者统计发现,中国社科院获邀参与授课的人次最多,有31人次,其次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获邀次数为13人次,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各有11人次,中央党校有8人次。 值得关注的还有专业院校军事科学院,与清华大学讲课人次并列为8次,超过北大的5次。此外,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也多次参与讲授农业、科技等课题。 讲课内容如何确定? 据了解,专家学者授课的内容,主要是某一领域的知识和理论,框架基本上是历史和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少数学者在几年后还会被再次选中授课,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原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现任院长高培勇、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蔡昉等,其中高培勇在2010年两度登上中南海讲台。 据《小康》杂志报道,中央领导集体学习基本上是由中央办公厅、相关部委、相关科研机构三层协作完成,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牵头,由中央政策研究室负责选题,交由相关部委负责完成具体工作(主讲人和讲稿)。 一般来说,集体学习的课题由相关部委组织课题组,选择并上报讲稿起草人和主讲人,经中办批准后具体操作,讲稿最后提交给中办和中央政研室通过后定稿,但也有中央高层领导亲自点题的情况发生。 对于参与授课的老师,他们从拿到课题到正式讲课,一般要准备3个月的时间,不过也有例外。高培勇与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房宁,于2010年曾联合讲授“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研究”的集体学习课程,则准备了3年。 高培勇说,早在2007年,社科院就接到了上述课题的研究任务,后经反复调研、开座谈会,甚至去信访局了解工作,十几次修改之后方才定稿。 |
关键词:政治局,学习,专家授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