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新闻频道>>国内

靠家国的情怀构建青春的基因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 2014-05-19 20:26:0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系列评论⑤

  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无论警世还是立志,尤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流传甚广。人世行走纵使际遇各异,但规则古人已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家与国本是同构,为自己的家打拼,与自己的国共进,“皆以修身为本”。而情牵万家、心系祖国的“修身”之道,不妨将这四个词留在你年轻的岁月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勤学是智慧之源。青年时期,人生刚刚踏上起跑线,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赢得成功,首先要通过学习实现丰富的知识积累,练就获得成功的本领。学习没有捷径可走,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青年要想获得成功之路的通行证,一定要有真学问,获得真学问必须下一番苦功夫。宋代大诗人陆游在一首勉励自己儿子的诗中这样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寥寥数语,深刻体悟了做学问的酸甜苦辣。

  修德是品格根基。从“德”字的结构就可以看出,“德”字左边的双人偏旁是彳(chi),其含义是行走,右侧是直字下面一个心字。古人对德的理解是“直心为德”,德就是心存正直,不偏不倚。至于如何修德,《周易》给我们的答案是“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礼记·大学》则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德是人世间最大的道,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有了这个核心价值,社会才能发展进步,昌明和谐;相反,一个道德架构崩溃的社会,最终必然走向没落。“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因此,做事必先做人,做人必先立德。有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是小人,无德无才是废人,德才兼备是贤人。青年人理所当然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贤达之人。

  明辨是让理性之光照亮前路。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市场经济的泥沙俱下,使各种思潮不断涌现;社会转型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用古人的一句诗来形容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个时候,即将步入社会和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如果不能明辨,无论是做学问抑或是人生选择,都会歧路亡羊,一失足成千古恨!怎么办?那就要学会明辨是非,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善于选择,善于决断,善于识别障眼法,从而去伪存真,做出正确的抉择。

  笃实是用自觉行动砥砺精进。《道德经》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还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任何一件事情务必扎扎实实、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从基础做起,从点滴做起。青年人有理想,豪情万丈是好事,但是如果不能脚踏实地,最终不但不能实现理想,而且会一事无成。因此青年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而是扎实干事,踏实做人。齐白石先生从一个小木匠成为划时代的艺术巨匠,李瑞环同志从一个建筑木工成为国家领导人和哲学家,无不是扎实干事,踏实做人的结果。

  纵观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儒家思想所倡导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是中华文化的一条血脉,也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毕生追求。有了这条血脉,才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才有了“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岳飞,才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才有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党人,才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才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华文明五千年,家国情怀寓“己”于“群”,化作民族文化的基因绵延不息,见证了这片热土的沧桑巨变。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以家国情怀书写壮丽青春,让家国情怀融入青春基因,在这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时刻,年轻的你我当勇敢走上前列,迎向时代赋予青年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更加夺目的荣光!(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程冠军)

 

关键词:青春,家国,习近平

责任编辑:丁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