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抑郁症患者达3000万人 抑郁是场“心灵感冒”
人民视觉 近来,有关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新闻时常见诸媒体,引起社会关注和热议。5月9日在上海召开的世界心理治疗大会上,有关专家指出,我国抑郁症患者达3000万人,仅有10%的人接受正规治疗,以致出现不少悲剧。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压力日渐增大的今天,如何防治抑郁症?怎样提高知晓率、就诊率和治疗水平?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走近抑郁症群体”连续报道,希望能帮助读者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 人前坚毅,人后沮丧 学识高、地位高的社会精英,是抑郁症高发群体。遇到负面情绪时,尽管内心痛苦压抑,外表却若无其事,甚至面带微笑,不愿向人倾诉 “人的心理承受力像一根弹簧,压得过紧,释放时就显得怪异。”北大六院(北京精神卫生研究所)老年科主任孙新宇说。 一位40多岁的主任医师工作负荷重,长期身心透支,加上在单位跟同事关系不融洽,变得落落寡合。朋友见状,拉他到孙新宇这儿“聊聊”。孙新宇发现这位医生已患中度抑郁症,且有自杀倾向,嘱咐其家属严加防范。病人回去后,家人怎么说,他便怎么做,表面很配合,但私下把药都扔了,并坚持上班。后来,工作坚持不住了。于是,他选择一个夜晚,躲在隐蔽的地方,一次性大量服药。他被发现时,已经无救。 “一些重症抑郁患者为了实现自杀目的,会有意识地掩盖痛苦,以逃避亲友和医务人员的注意。”孙新宇介绍,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人不愿直面自己的心理困扰,讳疾忌医。受过高等教育者也不例外,甚至更加抵触,不相信会得这种病。 “事实上,学识高、地位高的社会精英,是抑郁症高发群体。”孙新宇介绍,机关里的领导、企业中的老板、高职技术人员等,有做事认真、敏感多思、工作紧张的特点,遇到负面情绪时,为了“面子”“尊严”乃至“进步”,强扛着压力,尽管内心痛苦压抑,外表却若无其事,甚至面带微笑,不愿向人倾诉。可是“微笑”过后,涌上心头的是更深的寂寞和孤独。“人前坚毅,人后沮丧”的恶性循环日久,一些人会罹患隐匿型抑郁症。 “近年来,门诊中双向抑郁症患者也在增多。”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人文医学与行为科学教研室主任赵旭东教授指出,躁狂发作时,他们情绪高昂,精力充沛,不畏艰险,能干自信,睡眠较少,觉得自己很优秀。抑郁时,则情绪低落,不想见人,自卑伤感,兴趣索然,认为活着没有意义。多数人食欲下降、失眠早醒,少数人嗜睡、贪吃。饮弹自杀的著名作家海明威就是这类患者。 “没有人对抑郁症有绝对的免疫力。”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跃至全球第二大疾病,自杀是其最可怕的症状。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抑郁症、狂躁抑郁症等心境障碍发病率为6.1%,焦虑障碍发病率为5.6%,酒瘾等物质使用障碍发病率为5.9%,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病型障碍发病率约为1%。中年以上人群抑郁症发病率高,青少年患双向心境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者多。 |
关键词:郁症患,高发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