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泡尿引发的“口水战” 等一等再“上纲上线”

来源:新京报 作者: 2014-04-23 09:08:3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日前,网上流传一个短片,一对内地夫妻在香港街头让小孩在路边小便,引来一名香港男子不满,举机拍摄,引发双方推撞冲突。有人指责当街小便行为的不文明,也有人替这对年轻夫妇辩解说这是“出于无奈”,还有人认为内地游客在香港不文明行为被放大镜检视,是一种歧视,乃至上纲上线到内地与香港的争端。

  等一等再“上纲上线”

  争论的本质不在于幼童当街小便本身,而在于香港与内地民众在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上的隔阂,以及不同立场的人抓住一切机会借题发挥,将隔阂加以炒作与消费,从而宣扬自己褊狭的理念。

  内地游客与香港市民就公共场所行为方式问题产生冲突,已非新鲜事。因此,当最近这起“内地夫妻带孩子香港街头小便引发港人拍照谴责”事件在微博上开始发酵时,很多人便预料到了“沸沸扬扬”的这一刻会比以往更快地到来。

  仔细观察一下各方的讨论,也实在无甚稀奇,大多是在跟风、站队,并热衷于将此事界定为“素质的差异”、“文明的冲突”以及“人性的缺失”。有趣的是,我尝试对事件本身的全过程和重要细节进行还原,却发现无法做到,原因是无论媒体的报道,还是意见领袖的评论,乃至现场网友对事件的还原,均颇有语焉不详,乃至互相矛盾之处。

  不妨这么说:事情发生了,也带来了冲突,但事情的原委究竟如何?千里之外的你我均不得而知,因为我们接触到的,都是故事的不同版本,而非真实的故事本身。有人强调孩子的母亲打了路人耳光,有人声称旁观者拍摄了孩童的私处……生活不过罗生门,在这个观点基于立场而非事实本身的时代里,尤其如此。

  让我们先把尚且含混的事实放一放,退一步想:这个事件在框架或母题上,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呢?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在街边小便,纵然是人之常情,但孩子的监护人仍需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旁观者若有不满,自可言语批评,这是人家的言论自由。到此,事件就算完结,似乎没有什么上升的必要和空间。

  当街小便自然不雅,可放在任何一个公认文明的国家里,似乎也可归入“人之常情”。若有欧美醉汉在香港街头呕吐,恐怕不会有人上纲上线,扣上素质、文明乃至人性的帽子。因此,争论的本质不在于幼童当街小便本身,而在于香港与内地民众在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上的隔阂,以及不同立场的人抓住一切机会借题发挥,将隔阂加以炒作与消费,从而宣扬自己褊狭的理念。

  香港是前殖民地,无论制度还是价值观上,均长期受英国影响;而两地社会发展程度不均,亦使得内地民众比起香港民众来,更加复杂、差异大。这些是隔阂的根源,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事实,更是彼此谅解的前提。常识告诉我们,人不会无缘无故在繁华闹市中小便,而肆意拍摄儿童隐私也绝非大多数路人的兴趣癖好。一切冲突的发生均事出有因,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贸然“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实在有违文明社会的基本准则。面对此类事件,新闻媒体与网络意见领袖尤其应当珍惜羽毛,切勿打着“批评”的旗号行党同伐异之事。

  说穿了,还是要有耐心,要等一等,等到过程被厘清、细节被敲定,再去上纲上线。到那个时候,人们自然会发现这个“纲”和这个“线”已然不重要,如何消除误解、解决问题、避免伤及无辜,才是当务之急。而这些琐碎的东西,才是很多人整日挂在嘴边却从未真正理解的那三个概念:素质、文明与人性。 □常江(中国人民大学教师)

  香港何时变得如此“暴戾”

  从内地游客港铁进食风波,D&G拒绝市民拍照,到孔庆东辱骂港人事件、“双非”事件、直到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奶粉荒”,“内地因素”无一不在陆港矛盾中起到根源与催化剂作用。

  从一个内地人的角度看,类似的新闻着实没有任何新鲜感,我们已经习惯于在各种头条上读到自己的同胞在世界各地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大声喧哗、随地吐痰、在千年古迹上留名“到此一游”……悲观地想,短期内这种“形象”可能难以改变。

  可是,这则新闻还是让不少在港定居多年的内地人读到了一个陌生的香港。

  一位资深的香港媒体人回忆九七回归之初,当内地游客遇到类似的情况,港人定会出手相助,而非冷眼旁观甚至拍照上网。一个两岁女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无法与成年人相比的,在这一点上,香港人也不会例外。陆客的行为自然违反了香港的管理条例,但是,未经允许私拍儿童便溺的照片同样违反香港法例,并且,在内地和香港的文化背景中,这同样是不文明的行为。

  更激烈的行为是,在港人常用的社交网站Facebook、高登等平台上,激烈声音不绝于耳。内地游客在香港的处境渐趋艰难,就从今年开始,几乎每个周末,在内地游客聚集的尖沙咀到旺角一带,都有大大小小的反对内地自由行同胞的游行。不时有内地游客在香港街头遭到这样的游行参加者的“围观”,感觉自己从内地来,就像戴着原罪。最令人难以接受的莫过于去年,一位来自内地的女生在香港遭遇车祸遇难,网上竟有不少激进的本地人拍手称快。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个昔日曾被无数内地人憧憬为文明与法治的天堂的“东方之珠”,正在经历一次重要蜕变。回想过去几年,从内地游客港铁进食风波,D&G拒绝市民拍照,到孔庆东辱骂港人事件、“双非”事件、直到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奶粉荒”,“内地因素”无一不在陆港矛盾中起到根源与催化剂作用。

  保持理性的香港媒体人和知识界不禁自问:昔日那个曾在饥荒年代救济同胞、在开放初期敞开胸怀的香港,从何时起变得如此暴戾、情绪化、冷漠了呢?

  原因并不复杂,内地同胞在这里尽情释放着积累多年的财富能量与自由欲望。香港这个只有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天地,不仅要承载七百多万常住居民,还要承担日益庞大的自由行社会成本,仅去年,内地自由行人数就超过两千万,这对小小的香港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如今,很多香港人很难做到始终如一的理性与宽容,“守城”的悲情感与非理性产生得无比自然。香港的社会情绪短期内恐难改变,而冀望内地游客素质短期内大幅提升更是难上加难。在两难之间,两地政府可做的,或许是给香港以更大的自主权,自主决定自由行规模,算是给香港的一剂止疼片。

关键词:街头小便,文明

责任编辑:李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