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拒绝“阳奉阴违”“新办事难”如何化解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2014-03-27 11:50:4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耗不起赵乃育作(新华社发)

  权限朱慧卿作(新华社发)

  二道闸商海春作(新华社发)

  破解之道:

  优化权力行使流程

  对于新一轮简政放权中出现的“新办事难”现象,应当如何化解?

  3月23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谈到简政放权时说,行政审批的不断减少确实带来了效果,焕发了市场活力。但我也知道,大家会有担心,因为过去中国有过“放乱收死”的教训。在我看来,放权是两方面的,一是政府取消对市场不必要的干预,要放开审批、放开市场;另一方面则是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如何在不同级别的政府间确定管理责任,这就涉及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问题。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审批事项的不同类型,应该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处理。

  “对民间和居民个人的审批,如各种证件的办理等,地方政府要学会做‘减法’,只要是有利于群众利益的就要大胆地删繁就简,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和管理上;针对企业的各种审批事项,最容易发生权力的寻租。有些腐败很隐蔽,为此,我们要把权力放在阳光下‘晒一晒’。建议对那些目前仍需要保留的审批事项,每个审批件都要拿出来公示,用终端的透明来倒逼审批过程必须坚持清廉。同时,对于那些涉及审批事项的权力部门,无论我们花多大力度去监管,都是必要的。”叶青说。

  也有专家呼吁,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这些机构要“去行政化”。

  全国政协委员周汉民建议,要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家和地方应编制收费项目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对没有列入收费清单的项目一律不再收费。

  民革上海市委提出,应进一步建立审改工作的评估机制,从合法性、成本效益、群众意见等角度,对审批事项、审批方式等做出评估结论。

  在李拓看来,对于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来说,简政放权不是权力简单的“挪窝”,并非“一放了之”,而是权力归位,是对权力行使的流程进行优化再造,从以往的“重审批轻监管”向“轻审批重监管”过渡,为市场主体以及社会民众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市场环境。“政府要避免在掌舵市场发展方向的同时肩负划桨重任,不该干的事情不能插手,不能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他说。

  杨伟东表示,无论怎么放权,对老百姓来说,一定要有机构和政府部门来办事儿。“简政放权不是政府自说自话、自我标榜成绩,不单纯是数量的减少、层级的降低和事务的简单删除,而且要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看老百姓是否得到了实惠和方便,这是根本的评判标准。”他说。

  在今年全国两会后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表示,去年一年,仅中央政府下放取消的审批事项就有416项,释放了给企业松绑、让市场发力的强烈信号。结果,企业找政府的少了,地方跑北京的也少了。

  去年,全国各类企业登记数比上年同期增长25%,其中民营个体企业增长37%,带动了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

  李拓表示:“正如新一届政府所明确表示的,绝对不允许明减暗增,要杜绝反弹,该放的必须要放,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减少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记者申孟哲叶晓楠

第一页  上一页  [1]  [2] 

关键词:放权,简政,审批

责任编辑:赵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