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3日,是中共中央离开革命圣地西柏坡前往北京“进京赶考”的65周年纪念日。(据3月24日新华网)
“赶考远未结束”,我们永远在路上。新时期面临着新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考题。要想取得好成绩,身为领导干部,在“赶考”路上要修好“三门课”。
读书“理论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成为每位领导干部不可回避的问题。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有着密切关系,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领导干部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才能不断开阔视野,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群众“交流课”。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要甘当“小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从“大包干”、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三来一补”、农民工进城到“温州模式”,是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一次又一次推动了制度创新,促进了时代的不断进步。因此,领导干部要善说群众语言,真正深入群众,熟悉群众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多听、多学、多说群众语言,与群众打成一片,认真倾听民声,及时回应民意,才能真正发现改革发展的“原动力”。
实干“动手课”。“其身正,不令则行”,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作风会对其他人甚至整个社会产生示范带动效应。领导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党员群众干事创业就有了“主心骨”,方向更加明确,脚步也会更加坚定。眼高手低,“拍脑袋”决策,空喊口号的领导干部,最后也只能拍胸脯蛮干、拍屁股走人,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只有认认真真谋事,实实在在创业,面对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体悟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