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称中国应对乌克兰危机态度微妙
中国政府今天没有对克里米亚公投的结果发表评论,但要求冲突各方“避免采取激化矛盾的行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说:“中方历来尊重各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克里米亚问题应在法律和秩序框架下寻求政治解决。”洪磊强调,国际社会“应为缓和当前紧张局势发挥建设性作用”。 周日参与公投的克里米亚人中有96.77%支持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 之前,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盟友中国没有和莫斯科一道否决安理会关于克里米亚的决议,但中国政府选择了投弃权票,其他13个成员国投了赞成票。北京指出,这项决议如果获得通过,只能造成各方对立,导致局势更加复杂。 中国在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问题上的官方表态一直相当模糊,一方面中国反对任何分裂主义行径,因为中国国内也存在分裂运动,但另一方面,中国还是俄罗斯的外交盟友。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月18日文章】题: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秉持利己原则 逻辑学上是存在悖论的,即一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奇怪说法。 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似乎就面对这样一种外交上的逻辑悖论。中国外交的一个基石是不干涉别国事务,这是它大力弘扬的。那么中国应该怎样对待俄罗斯呢? 如果中国对俄罗斯实际兼并克里米亚的做法进行批评,那么按照中国自己的原则,这是在干涉莫斯科的事务。但是,如果它不这样做,就是听任俄罗斯干涉另一个主权国家,显然也是违背北京所秉持的不干涉原则。《经济学家》在最新一期杂志中选择作出后一种批评,即北京没有跟随西方国家抨击俄罗斯。这篇文章的作者指责北京违背了自己的外交原则。 所以,对中国来说,做是错,不做也是错。难道不是这样吗?既然中国左右都要被谴责道义矛盾,自然要选择最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骂名来背。眼下,乌克兰显然不是中国需要维护的。俄罗斯即便不是一个正式的盟国,也往往是制衡西方强国的一个实用的友邦,中国为什么要站在西方那边,跟着愤怒声讨俄罗斯呢? 从悖论来说,我们知道,即便在纯粹的逻辑学中,也不存在绝对。在现实世界中,各国无不尽力为自己争取利益。
|
关键词:克里米亚,乌克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