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西北某试训基地的冬天,寒风刺骨,天高云淡,随着最后一道飞行弧线在天穹如流星般一闪而过,湛蓝的天空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就在30分钟前,飞行员袁星在这片他挚爱的蓝天下,书写了此次歼击航空兵部队“一对一”空战考核11:0的出色战绩,被评为“空战能手”,成为空军最年轻的“金头盔”飞行员。
支撑他成功的是对装备的专注、对理论的专注以及对实战需求的专注,凭借这些,袁星不断刷新自己的飞行成绩。从踏入飞行院校进入飞行“圈子”,到现在成长为一名歼击机飞行员,他始终保持着对飞行的高度热爱和专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常说,自己的飞行经验不如老飞行员丰厚,所以才更要利用工作之余刻苦钻研武器装备,只有知装备知设备、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正是这样追求“人机合一”的学习训练姿态,让袁星在飞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09年,毕业刚两年的袁星调入该师的拳头部队,这个战功赫赫的团队给了他一次全新的挑战。首先面临的艰巨任务就是飞机改装。由于在调动前后的两个单位所飞机型不一样,而且新单位的飞机又面临整建制改装,将在原有装备基础上加装三代机航电系统,那是一种脱胎换骨的变化。若要在新机型训练中真正形成战斗力,需要先完成现有机型改装任务,再进行二次改装,而时间只有20个月。时间紧、任务重,袁星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研究、实习、飞行中,从技术研究到座舱实习、从地面试滑到空中飞行、从教练机到单座机,他始终保持着高度专注的去认识装备、研究装备、挖掘装备。他坚信,只有真正把设备研究透,准确掌握飞机的攻击能力、防御能力、机动程度,建立起对设备的足够信心,才能促进“人机合一”,增强空战意识。
尽管掌握了详细的战机性能参数,做足了飞行前的理论准备,但作战经验不足的袁星在团里组织的对抗空战集训中表现出的实力还是略显薄弱。在一次对抗飞行中,袁星和一名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打成了平局。正当他自我感觉良好时,第二次与飞行大队长、“优秀空战飞行员”潘海峰进行对抗,却以0:11败北而归,被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
在遭遇失败的同时,养成了分析理论、总结经验、研究装备习惯的袁星痛定思痛、自我加压,额外增加了1小时战术研究时间,要求自己在每个对抗日后记录对抗体会,反复观看以往飞行员对抗的飞参、视频,挑灯夜读研究资料,及时解决心中的疑点,并对对抗中如何规避敌雷达截获、导弹攻击、中距攻击、中转近战术和近距缠斗战术运用等方面问题加大研究力度。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袁星在与潘海峰的第三次较量中,以17:3获胜。
若要问为何这名80后飞行员能如此专注飞行,专注打赢。袁星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许就是答案,“平时当战时、训练当作战”。从技术到战术,袁星完成了军校学员向优秀飞行员的转变;从飞行到作战,袁星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华丽转身。天边的美丽弧线注定会是他闪耀时留下的印记,一如他的名字一样,终会成为最亮的那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