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解析大学生就业“三大悖论”
资料图片:3月2日,求职者在招聘活动上求职。当日,首届全国跨区域(春季)校园巡回招聘活动在南京人才大厦举行,来自南京本地及北京、济南、宁波等14个大中城市的200多家用人单位在活动上为应往届毕业生和求职人员提供招聘岗位近2000个。此外,24家南京高校还在现场举办“校企见面会”,就2014届毕业生用人需求与用人单位进行对接洽谈。新华社发 曾经的热门专业如今屡屡登上“就业难”榜单;“研不如本、本不如专、专不如职”现象越来越严重;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另一边“用工荒”年复一年地上演。 面对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个“悖论”,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悖论一:“热门”专业不吃香“冷僻”学科遭哄抢 近几年,曾经被认为炙手可热的计算机、英语、法律和金融等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而昔日被看作“冷僻”的专业如土木工程、气象、园林、印刷、针灸、物流、中医按摩等,则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状况。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校长黄德宽说:“前些年,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哄而上’,好就业的专业各个学校都来办,结果造成了宏观上的失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分析:“我国在工业化中期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劳动者,但我国大学生中60%甚至更多是学术类的,而新加坡学术类学生最多占到30%。” “大多数学校缺乏科学预测,盲目开办所谓的热门专业,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昆明市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科含说。 |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
责任编辑:李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