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新闻频道>>河北>>聚焦河北

河北如何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14-03-05 14:46:1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七个着力”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三地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推动三地经济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走下去,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京津冀三地广大干部群众在思考、在探索。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本报与北京日报、天津日报合作开设专栏《聚焦京津冀协同谋发展》,采访三地代表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河北省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提供借鉴。

  全国政协委员,省委常委、秦皇岛市委书记田向利

  发挥秦皇岛独特优势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转移,是对京津冀区域重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重大国家战略。这一战略对于京津冀三地,对于河北和秦皇岛都是重大的历史机遇。全国政协委员,省委常委、秦皇岛市委书记田向利提出,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应当重视发挥秦皇岛的独特区位和优势功能。

  “秦皇岛作为环渤海地区和首都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具有独特优势。”田向利委员说,秦皇岛有京津冀最好的海滨,北戴河拥有“中国休闲旅游魅力之都”等十多项“国字号”桂冠,仅2013年就接待京津游客787.4万人次。秦皇岛是京津冀重要的出海口,秦皇岛港是中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海运业务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秦皇岛还是京津冀重要的产业功能区,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大学科技园等3个国家级园区和12个省级产业园区。

  田向利委员介绍,去年以来,秦皇岛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做了一定的基础性工作。组织实施了对接京津“八个盯紧”,与北京市海淀区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正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转移、教育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中关村海淀园在秦皇岛开发区设立全国首个分园。秦皇岛市政府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7所院校建立科技合作关系,聘请10位院士为市政府特邀咨询。规划面积425平方公里的北戴河新区为承接北京医疗、康复、教育、科研资源转移预留了空间。近3年来,秦皇岛先后被确定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旅游综合改革、创新型城市等一批国家级改革试点城市,随着环京津交通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特别是津秦客专通车和北戴河机场即将投入使用,秦皇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将更加明显。

  基于此,田向利委员提出,应本着与京津及河北相邻地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秦皇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的功能定位;承接首都部分行政功能、城市服务功能、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和科研院所向秦皇岛转移;充分利用西港搬迁有利契机,支持秦皇岛打造首都“第二商务区”。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

  科技合作首先要促联合

  2月26日参加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对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期北京城市战略定位赋予的“科技创新中心”新内涵倍感振奋。

  闫傲霜代表说:“中央把北京定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中心,我理解,它和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一样,是首都的核心功能。”

  闫傲霜代表认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首先得看清北京“有什么”: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基地数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二分之一,每年留学回国人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300家,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她坦言,这些资源从体制和所有权来说,多数不属于北京市,但只要地处北京,就是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雄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创新中心就不仅是对首都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

  闫傲霜代表认为,站在推动国家战略的高度,京津冀科技合作要做好四件事。一是“促联合”,支持三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标准创制,共同申请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产业化项目,联合建设实验室、工程中心、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二是“促对接”,发挥中关村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北京创新主体在天津和河北建设科技孵化器、研发和制造基地、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对接合作,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三是“促转化”,加快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和推广普及,加强科技创新对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的支撑力度。四是“促市场”,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促进“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技术市场、产业技术联盟、科技创新人才等创新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增强首都科技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经信委主任李朝兴

  打造高新技术黄金走廊

  如何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朝兴提出建议,进一步构筑三地产业发展的生态链条,打造京津走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形成发展主轴和主要城镇聚集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李朝兴代表说,“这打开了我们的发展思路。”

  据李朝兴代表介绍,京津冀地处环渤海地区核心地带,汇集了全国1/4以上的著名高校、1/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3以上的两院院士,拥有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14家国家级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京津冀产业体系较为完整,互补性较强。北京已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总部经济、科技研发优势突出;天津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协作配套体系完善;河北在基础原材料产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孵化产业化基础好。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接产业规划,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这将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到京津交通通道沿线主要城镇上,会发现这里有一条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发展带。”李朝兴说,“这里聚集了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高新区,武清、宝坻、东丽、北辰等重点园区以及河北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他介绍说,中关村目前有3万多家高科技企业,机制好、活力强,创新资源十分丰富。借重北京研发优势,用好天津与河北孵化、转化、产业化空间和载体,带动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打造京津科技新干线,培育成长一批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领军者企业,将会产生“如虎添翼”的效果,有力辐射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两会

责任编辑:丁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