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城乡居民的养老心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月26日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同意,人社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这是继国务院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后出台的又一项重要政策,主要是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大制度的衔接问题。新华社发 商海春 作 今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合并,《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的出台,这些举措对于广大城乡居民来说都是重大好消息。记者采访了3位城乡居民,感受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他们对养老的期盼。 农民罗四维:不能总指望儿子将来得靠养老金 “每月80元,钱虽不多,但够老两口买米买油了,这个政策可以!可以!”说到已经领取了两年的“养老金”,62岁的罗四维连说了两个“可以”。 罗四维家住重庆市云阳县合龙村,三峡水库蓄水后,耕地被淹没,一家人就地后靠。儿子和儿媳常年在浙江打工,他和老伴儿开辟出三四亩山坡地,靠种植柑橘和蔬菜过日子。虽然每年有几千块钱收入,但老两口生活开销也不小,吃穿用度、人情往来,还要照顾两个孙儿读书,每月至少花销四五百元。 2012年,儿子和儿媳按照每年100元的标准为老人缴费参保后,年满60岁的罗四维开始享受不缴费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儿子偶尔会寄些钱回来,但他们在外打工挣钱也不容易,不可能总指望他们。现在凭着身子骨硬朗,我还可以在地里找些活,等哪天干不动了,就得靠国家的这些‘养老钱’了。”罗四维告诉记者,老伴儿下半年就满60岁,也可以领“养老金”了,“两人加起来一个月就有160元,可以!” 农民工罗百虎:希望城乡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手续不要太复杂 来自湖南农村的罗百虎来广州打工已近20年,从20出头的毛头小伙干到了带班大工,工资从刚开始的两三百升到了如今到手七八千。虽然他一家子南下打工12口人当中,数他挣得最多,可是也唯独他最没有“安全感”。 “因为我以前没有买社保,吃的是青春饭,干的体力活,将来老了干不动,又一身病痛,怎么办?”原来,罗百虎从打工以来多在建筑工地揽工程,人随工程走,因此都以零工为主。他说自己的工作就像下跳棋一样,时间不定,地点不定,工种不定,在以前的制度下他很难买社保。 “以前我只够格回家买新农保,可是待遇实在太低了,所以这钱还不如握在手里实在。好在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了,我可以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标准参保,十几个档次,丰俭由人。我挣得多,可以交得多,村里和政府的补贴相应也多,今后领的也多,至少能保障我的基本生活。所以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的时候我及时参保了。”罗百虎说。 罗百虎的一双儿女,作为二代农民工,两人都在高中毕业后进厂务工,虽然他们挣的没有父亲多,每个月到手的钱有时候连父亲的一半都不到,但兄妹俩对父亲那种灵活打工的方式却不认同。妹妹罗素娟说:“我们的工钱有三分之一存在将来,老爸的却是‘门前清’,每年国家上调养老金的时候,我们就笑话他不沾福利的边。” 在一家人不同的参保模式下,罗百虎的账算得很清,“虽然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已经是一个大跨越,现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居保能互通那就更让人高兴了,我之前打工的那些‘糊涂账’终于可以清理一下,不用白干活。更重要的是,今后参保不用再顾忌工种地点,我可以更灵活就业。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转移接续的手续不要太复杂,我们读书不多,复杂了搞不来。” 城市居民全晓蓉:希望养老金标准不断提高 47岁的全晓蓉是重庆市巴南区新民街社区居民,2012年在重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推进过程中,她和丈夫主动找到社区居委会要求参保,并选择了每人每年200元的缴费档次。全晓蓉一家三口人,丈夫因为患上脑梗塞长期无法工作,她过去在餐馆、社区打零工,也未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儿子大专毕业后在药店工作每月也只有1000多元工资,拮据的家境让夫妇俩一直为“老无所养”感到担忧。 “总算赶上了政府的养老好政策。”全晓蓉说,“像我们这种家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费用太高,缴不起。城居保每年缴100元以上就行,还可以承受。参保后,自己心里有了底,将来也能给儿子减轻一些负担。” 对于未来的养老期盼,全晓蓉说:“希望城乡居民的养老金标准能不断提高,待遇慢慢提上来,保障才让人越来越安心。”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目前每月80元的养老金待遇,只够应付一下家里的水、电、气费用,吃饭还成问题,“不过我相信以后养老金不止这些。如果将来家里条件好一点,还会选择更高的缴费档次,一直缴到60岁。” |
关键词:养老,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