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新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原因何在
极端天气人为无法操控,大面积航班延误今后不可能杜绝,各项服务改进必然是长期工作,这是民航业今后必须面对的现实 金色酷炫外形、全国最大单体航站楼……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问世之初,形象“高端大气上档次”,被云南人引以为傲并寄予厚望。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连接欧亚的门户枢纽机场,昆明长水机场2012年6月28日投入运营,2013年旅客吞吐量近3000万人次。 然而2013年年初以来,昆明机场的美好形象几乎被颠覆,频繁发生大雾、冰雪等极端天气,造成大面积航班延误或取消,引起旅客吐槽和舆论聚焦。 昆明新机场为何频遭极端天气?应急处置暴露出哪些问题?如何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还有哪些症结亟待解决? 新机场为何频现极端天气 近两年,没有哪一座国内机场,像昆明新机场这样被舆论聚焦,网友戏称每个季度都能“直冲头条”。原因在于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数次造成昆明新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和大规模旅客滞留,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引起旅客不满。 2013年1月3日,大雾导致440个航班取消,近2万名旅客出行受影响,被称为云南民航史上最大规模延误事件,但这个纪录不久就被刷新。2013年11月30日,大雾导致航班取消235个,滞留旅客13000余人。12月15--16日,冰雪导致航班取消853个。12月27--29日,大雾导致航班取消737个。12月30日至31日,解除应急响应仅一天的昆明机场再遭大雾,导致航班取消200多个。 “在四季如春的昆明,能找到一处刮风就乱流、没风就起雾、晴天就颠簸、阴天就低云、夏季常雷雨、冬季能积雪的风水宝地来做航空枢纽,真不容易。”这段文字在社交网络上广泛传播,据称最初来源于一名飞行员的总结。 民航云南监管局副局长王青山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昆明新机场确实遇到了大风、大雾、低云、雷电、冰雪等极端天气,但极端天气影响飞行是民航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并非昆明新机场独有。” 对于新机场的局部气象特征,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副总经理王进胜分析:新机场海拔比昆明市区和嵩明县城高出200余米,但比附近地势低,相当于半山腰的一块洼地,同时又处于冷暖气流交汇地带,所以容易出现大风、大雾等天气。针对关于机场选址的质疑,他回应说:“昆明新机场选址经过了科学严谨的论证,并经过了主管部门批准。不能因为大雾就否认机场选址,其实昆明机场气象条件比成都、贵阳等邻近的大型机场要好。” 国内机场中,昆明大面积航班延误并非独占鳌头,为何舆论批评之声比较强烈?云南机场集团总裁唐学范指出,过去的老机场巫家坝机场气象条件较好,很少遇到大面积航班延误的情况,转场到长水机场后,各单位对极端天气的挑战不适应,应急处置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他说:“航班延误应急处置涉及众多单位,在指挥协调、航班调整、信息发布、服务保障、设施配套等环节确有不足。” 应急处置薄弱环节如何化解 从2013年11月30日到12月31日,昆明机场连遇四次极端天气,应急处置交出的答卷如何?云南机场集团介绍,期间昆明机场航站楼供水、供电、供暖、照明、行李、航显屏、值机柜台和退改签柜台等系统运行正常,机场秩序总体平稳,但也发生了个别旅客抢盒饭、抢毛毯和辱骂殴打工作人员等情况。 此外,“12·15”冰雪天气导致大面积航班延误,还暴露出机场除冰雪设备不足、旅客登机后长时间等待最终下机等问题。“延误5个多小时终于登机,在飞机上又苦等5个多小时,最后航空公司通知航班取消。等出来才发现,机场高速已经关闭了。”说起当日乘机的遭遇,昆明市民蔡先生气愤不已。 据了解,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边缘天气下,航空公司通常会把航班先延误,实在不能飞了再决定取消。而且,民航部门对航班正点的统计依据是“关舱门”,今后如变为“撤轮档”,旅客登机后长时间等待的情况有望缓解。 “每次应急处置后,云南民航系统认真总结和反思,分析存在哪些薄弱环节,研究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流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王青山表示,经过多次考验和整改,昆明新机场航班延误应急处置工作有了明显改进。 云南相关方面深刻吸取教训,研究制定了《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处置预案》,由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纳入云南省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按照预案,根据航班延误和滞留旅客数量,应急处置分为机场联动(Ⅲ级)、市级联动(Ⅱ级)、省级联动(Ⅰ级)三个响应等级。各部门、各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制定了相应的分预案,形成比较完善的指挥协调和应急机制。 针对多次应急处置暴露的问题,云南机场集团确立“总量控制、动态管控、时段研判、有序衔接”的应急处置总原则。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确定预测研判、一次放行、信息发布、签改退、吃住行、除冰雪、秩序维护、现场监管8个工作重点,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专门协调,明确各单位的责任和流程。 航班延误时,旅客首先需要的是信息,即航班能不能飞、什么时候能飞。针对以往暴露出来的问题,云南民航系统努力提高航班调整和信息发布效率。东航云南有限公司运控部副总经理何清祥说,公司根据气象预警信息,对航班调整实行“梯次决策、动态管理”,视情况决定航班延误、取消、合并或补班。南航昆明营业部党委书记陈默介绍,南航通过95539客服平台、机票销售代理商、现场登记旅客联系方式等3个渠道发布航班调整信息,信息覆盖率达95%以上。 在机票退改签方面,云南机场集团协调各航空公司,建立了集中决策、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分散处理的退改签工作机制。当大面积航班延误停止办理值机时,可将值机柜台作为退改签柜台。陈默介绍,南航最近探索出一套办法,实行现场登记旅客信息、后台退改签,显著提高了退改签效率。 在吃住行等服务保障方面,昆明长水机场党委副书记木志兴介绍,一是改进供餐方案,采取发放延误餐券的方式,由旅客自主选择就餐地点,增加10家供餐企业。二是增加协议酒店,两家地服公司共签订60家协议酒店,保障可随时入住12000名旅客。三是与公交集团和空港巴士合作,保障可随时调集100台大巴疏散旅客。四是增加了饮水、医疗、毛毯等应急设备和物资储备。 若干症结亟待解决 在航班延误应急处置中,旅客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对航班运行和旅客需求的服务保障,仍有一些问题令旅客不太满意,如航班能不能飞迟迟没法确定、信息发布不够及时等。业内人士提出,应急处置面临的以下症结亟待解决: 协调难度大,责任难落实。按民航规定,大面积航班延误时,机场要发挥协调管理责任,实际上协调起来困难较多。昆明机场直接参与航班保障的单位有78家,其中有副部级央企、有垂直管理的政府派驻机构,而机场并非驻场单位的领导机关或监管部门,协调联动的难度不言而喻。即使建立了省市政府牵头的应急指挥体系,仍有单位不严格执行指令,指挥部和机场都无从约束。 航班调整不够及时。在极端天气影响飞行时,航空公司应根据天气状况等因素对航班计划作出调整,并将航班调整计划报给空管部门审核,空管审核后发给机场、航空公司和相关保障单位。在边缘天气状况下,有时能飞、有时不能飞,航空公司的航班调整容易出现两种状况:一种是“一刀切”,所有航班全部取消,造成旅客大量滞留和退改签压力;一种是“慢慢磨”,先把航班延误,实在不行了再决定取消,造成旅客得不到确切信息,在长时间等待中激化情绪。 信息发布仍有“盲点”。按民航规定,航班延误时航空公司负责对旅客的信息发布。东航云南有限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潘少波解释,航空公司难以掌握全部旅客的手机号码,造成信息发布有“盲点”,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购票人并非乘机人,留的不是乘机人号码;二是机票代理商为了保护客户信息,故意不留旅客真实电话;三是部分外籍旅客没有国内手机号码。民航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机票销售代理资质由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管理,航空公司对代理商缺乏有效约束手段,建议该协会加强监管,规范机票销售代理商行为。 具体到昆明机场,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也是突出问题。昆明机场距离市区20多公里,进出机场只有一条机场高速公路,地铁还不能直通市区、新320国道尚未通车,一旦因冰雪天气封闭机场高速,交通就完全中断。机场附近仅2个酒店,基本只够机组人员和民航专家休息,对外营业接纳旅客的能力极为有限。云南机场集团提出,希望加快昆明地铁6号线、新320国道等交通建设,支持昆明机场调整有关规划设计,建设一片供旅客住宿休闲的综合商业区。 对于各界关注的盲降系统,据了解,目前昆明机场安装的是一类盲降系统,降落条件为能见度800米、跑道视程550米、决断高度60米(即离地60米时飞行员能看清跑道)。如果安装二类盲降系统,上述标准将下降为能见度400米、跑道视程350米、决断高度30米。实施盲降还要求飞机具备相应仪表设施、飞行员经过培训并考取相应等级的资质。唐学范表示,二类盲降系统有利于提高极端天气下的运行保障能力,昆明机场肯定要建,相关工作正在开展。 |
关键词:航班延误,昆明机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