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推手造就石家庄最“霾”之城
石家庄摘“霾帽”路有多远?(上篇) 322天———这是2012年省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恰恰也是2013年的污染天数。 尽管是一种巧合,但在两年中省城空气质量发生如此大的逆转,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石家庄的空气还有救吗? 2013年,石家庄平均两天半迎一场霾、连续11个月稳坐全国省会城市空气质量最差头把交椅,良好天数仅有43天,还不足153个重污染天的零头,从而毫无争议地被中国天气网盘点为全国最“霾”之城。 固然,跟2012年相比,污染指数的严重下滑有新旧测量标准带来的差距,2013年新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项目增加了,标准收严了,换句话说,2012年的空气质量其实并没有数据体现出的那么好,但2013年的空气质量变糟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大范围的连续雾霾天的来袭,就像一个放大镜,彻底凸显了空气污染严重的残酷现实。 污染的治理无法立竿见影,同样,污染的造成也非一日之功,2013年,省城更像是污染程度突破了量变的临界点发生了质变。雾霾说来就来,就像一个厚厚的锅盖,污染因子则像是大锅中正在蒸腾的水蒸气越来越浓,直到一场大风掀开锅盖一角,稍等片刻就又被盖了个严严实实。而我们,就在锅盖下苦苦地求生。 去年的污染加剧,显然与雾霾形成正相关。雾霾的生成原理和污染成分来源还没有定论,但石家庄的污染高地现实决定了源头还是要从自身去寻找。那么,就让我们回头看一看,这些年我们的污染源主要增加了些什么,我们的重污染困局是如何造就的? 燃煤之灾 首当其冲的还是燃煤。 2000年,石家庄的煤炭消耗总量是1500万吨,2012年则是6100万吨,翻了两番还多。记者不掌握2013年的煤炭消耗总量,石家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的削减燃煤数据是310万吨,但这未必等同于煤炭消耗总量的下降幅度,因为,多年高速增长的惯性很难突然消失,削减燃煤的同时也会有增量产生,总量如果能稍有减少已经是个不错的结果。 6100万吨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查遍全国,几乎没有一个城市能与这个数字比肩,比如在2012年,北京年燃煤量2000万吨,西安2100万吨,郑州3500万吨,太原4100万吨。而石家庄仅23家热电联产企业和7座冬季供热站年耗煤就高达2390万吨,超过了北京或西安全年的煤炭消耗总量。 2012年4月,时任石家庄市长的姜德果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曾发出预警,石家庄市区燃煤污染占大气污染总量的53.4%,假如现行能源结构不改变,市区燃煤量5年会再翻一番。 从这个角度来说,去年的燃煤总量能够不再增长已经是万幸,而唯有确保逐年稳定下降,石家庄的燃煤污染才有望得到遏制。
|
关键词:雾霾,推手,燃煤,尾气,石家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