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任务”是疯狂楼市的隐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山东省某县兴建了大量商品住房,其中相当一部分商品房项目严重滞销。近期,该县已着手控制新建商品房的规模,但剩余房屋的消化仍是个大问题。春节前夕,该县向本县公务员发布了一项重要任务:2014年必须介绍自己的亲戚或朋友,至少在县城内购买两套新建商品房。否则,可能被罚款、停发工资。(2月7日《上海证券报》) “公务员卖房”这样的疯狂政策能够出来,确实让人惊掉了下巴。以行政管理之权令国家公务人员为投资者吆喝卖房,无论如何都感觉“其中有诈”,也难怪网友惊呼此为“最牛任务”,怀疑其中是否存在利益勾结的问题。不过,无论其中有何内幕,从这个“最牛任务”中,完全可以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在疯狂的地产财政中,已经难以为继。无可奈何之下的“公务员卖房”,不过是对楼市前景的一个隐喻。 事实上,当地政府很明白让公务员为投资商卖房的做法,实在摆不上桌面,因此,任务并不以书面形式下放,而是层层以口头通知下达。这样比较好抽身,一旦这一任务的落实并不乐观,或者被曝光,以一句“个别单位工作理解有偏差,做法欠妥当,已提出批评”就可以避免“陷公务员于两难”的不义之境,可谓高招。而当地政府用出这一招来实属无奈——依附于楼市的土地财政和“经济活力指数”,在前期对房地产的过度投资中已经透支,在房地产存量压力下,如果没有具体招数,两者的数据无法好看起来。 与人们对一二线城市飞娥扑火般的热情不同,小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远远不及房价上涨带来的排斥力。但由于土地财政的成功,小城市卖地卖房进行经营城市的热情高涨。在持续多年的房产开发后,虽然吆喝声不断,但是随着市场的渐趋饱和,房价与收入的反差,仍然不可遏制地走上了下坡路。对于尚未摆脱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阵痛过程。在没有新的财源的情况下,必然还是会在房地产上动脑筋,“公务员卖房”就是在没有办法的办法下产出的怪胎。 “最牛任务”的出现,既隐喻了小城市楼市的前景,又暴露了一些地方缺乏增强经济活力的手段,而思维意识又落后于形式发展的状况。与此同时,也暴露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一方面在“热门产业”中过度开发,一方面缺少对长期产业发展进行稳定开发的事实。不管怎么说,让公务员为开发商卖房,都是一个极不高明的做法,被吐槽、受质疑纯属自找。(廖德凯) |
关键词:商品房,滞销,城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