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井居人”问题需住房保障纠偏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 2014-01-07 11:22:1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公布的2014年土地供应计划,透露了北京市楼市调控的主要方向。按照计划,今年北京将安排住宅用地供应总量中的40%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60%用于商品房建设,而商品房用地中将有50%用于建设自住型商品房。也就是说,北京各类保障房及带有一定保障性质的自住型商品房用地,将占供地总量的70%,纯市场化的商品房用地只占约30%。

  另外,为解决近期引发舆论风波的北京“井下住人”问题,北京市住建委正试图和一些持有型物业的开发商以及中介机构合作,推出低价床位群租产品,以避免“井下住人”的情况重演。

  北京这一系列的调控政策,是为了应对房价持续上涨的压力。相信经过这一轮调控,虽然纯市场化的商品房价格会被推高,但房价总体会得到控制。不过,无论是廉租房还是自住型商品房,可能都无法解决令管理者难堪的“井下住人”问题。“井居人”虽是个案,但这种极端情况,极大冲击了公众的心理底线,也为城市埋下了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北京市有关部门也颇费心思,甚至对曾被禁止的“群租”行为网开一面,给他们提供一个床位,帮助他们走出井下,回到地面。

  不管是否受到了来自舆论或者上面的压力,这种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姿态,总比漠视不管或“一封了之”要强。一个能容身的廉价床位,就能解决很多人最大的生存和生计难题。这也说明,一刀切禁止群组的做法,其实是一种懒政,忽视了那些困难群体的需求。不让群租,他们只好退而求其次露宿街头,或者住到井下和桥洞里。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井居人”虽然生活很困难,但并不是穷到没有片瓦遮身。他们在老家或者郊区,可能有家有妻儿,在繁华的城区逗留露宿,只是因为这里有更多工作机会,可以找到谋生的活计。为了工作方便和节省开支,他们选择就地住宿,但他们租不起闹市区的房子,更买不起房子,于是有的人被逼到了井下。

  这说明,哪怕再繁华现代的城市,也需要擦车、保洁、废品回收等这些看起来有点“低端”的工种;这些人也需要通过工作,维持基本的生计。既然相互需要,城市就要有他们的容身之处。政府的住房保障体系,应该把这部分人纳入其中。

  但是,目前很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不仅供给严重不足,还有户籍等方面的要求,无法覆盖到这类群体的需求。尤其是,大城市的保障房,大多分布在郊区和偏远地段,很少舍得建在寸土寸金的繁华市区。一些地方又提出禁止群租,经常盘查清理外来人口,所以才有了繁华市区“井居人”的怪现象。

  为了促进城市融合和均衡发展,也防止人们担心的保障房社区发展成“贫民窟”,限价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应该均衡分布,甚至应该多配建在繁华的闹市区,让那些从事体力劳动和简单劳动的人,也能“住有所居”。保障主要是用来兜底的,要优先考虑最困难群体的基本需求。并且,保障房不仅仅是保障人们有个容身之所,还要考虑到其就业和生计,让他们能够有尊严地自食其力。解决令城市头疼的“井居人”问题,帮着联系个好点的工作,提供一些低价群租床位,都是权宜之计,也只能帮到少数人。调整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实现保障对象更大范围的覆盖,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关键词:井底人,住房

责任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