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很多聋儿在“排队”等待救助,省残联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奉献爱心解贫困聋儿之急
伴随着医生仔细调机,小梓铭“哇”地哭了——她被耳朵里那么清晰的声音吓着了!“孩子,不怕,啊,我们听见啦,以后就能和爸爸妈妈说话啦,可以唱歌、跳舞、听音乐啦!”妈妈兰海英安慰着她,眼泪忍不住吧嗒吧嗒掉下来。这是12月24日9时,发生在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耳鼻喉科听力检测室的一幕。
小梓铭来自承德围场,今年还不满3岁,生下来就有听力障碍,1岁两个月时因患肺炎发高烧导致完全失聪。幸运的是,她搭上了七彩梦行动计划聋儿(人工耳蜗)康复项目这趟惠民列车,两个月前免费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这次是专程前来接受第一次调机的。
0-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我省目前有6岁以下聋儿近万名,且每年新增近千人。植入人工耳蜗并开展科学的康复训练,是帮助重度聋儿重建听力的有效途径,但高达20多万元的费用,让许多聋儿家长望而却步。
为解贫困重度聋儿家庭之难,2006年以来,我省通过自筹资金和国家捐赠项目,先后为500多名重度聋儿免费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对其开展为期一年的免费康复训练。小梓铭正是其中的第500例,接下来她就要前往省聋儿康复中心接受训练。
12月24日上午,省聋儿康复中心教室内,一群佩戴着人工耳蜗的聋儿正伴随着欢快的旋律做游戏。见记者进来,今年5岁的小新奇主动跑过来打招呼:“阿姨好!”“你好,你喜欢汽车的嘀嘀声吗?”“喜欢。”“你还喜欢什么声音?”“什么都喜欢。”……一问一答间,你几乎感觉不出他是个患先天性耳聋的孩子。
已在省聋儿康复中心工作两年多的李海灵老师说,在这里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孩子们基本上能做到听音放物、分辨不同的声音,进行简单对话。走出无声世界后,他们原本孤僻的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我带过的孩子,有些已经和健全孩子一样上幼儿园、上小学了。”她说,聋儿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要趁早。无论多难,家长都要坚持,千万不要轻言放弃。
省残联康复部副主任卢红卫提醒聋儿家长,如孩子有人工耳蜗方面的救助需求且符合相关救助条件,一定要及早登录中国听障儿童服务网申报,并让孩子双耳佩戴助听器,未佩戴者可向当地残联申请租赁。
“目前,由于资金等限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仍然满足不了所有重度聋儿需求,很多聋儿在‘排队’等待救助。”卢红卫希望社会各界为贫困家庭重度聋儿安装人工耳蜗踊跃奉献爱心,帮他们早日走出无声世界。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募捐电话:0311-8551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