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人民日报撰文谈确保粮食安全

来源: 人民日报  
2013-12-29 08:48:12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最近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又全面深刻阐述了“三农”工作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特别是明确提出要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要从治国安邦的高度认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这些重要论述和战略要求,在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的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贯彻落实。

  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习近平同志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是中央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求,充分体现了对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粮食问题上不能忘记历史、盲目乐观,不能今天温饱无虞,就忘了昨天饿肚子的滋味;不能粮食连年增产,就看不到今后保障粮食安全的难度和压力。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确保粮食安全任务依然艰巨,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粮食生产气可鼓而不可泄,“十连增”后必须防止出现滑坡。

  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必须正确把握战略立足点,就是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十几亿中国人不能靠买饭吃、找饭吃过日子,不能把粮食安全的保障寄托在国际市场上。否则,一有风吹草动,有钱也买不来粮,就要陷入被动。当然,立足国内,并非所有粮食和农产品都要完全自给,还要充分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适当增加农产品进口,但要把握好规模和节奏,防止冲击国内生产,给农民就业增收和国际市场带来大的影响。

  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必须正确理解战略出发点,就是要始终坚持抓好粮食生产不动摇,进一步明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优先次序。综合考虑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和资源条件,首先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样定位,绝不是减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决不能将此误读为可以放松国内粮食生产,而是要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

  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必须紧紧抓住战略着力点,就是要努力确保产能,强化科技支撑。尽管实现了“十连增”,但我国粮食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看老天脸色,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可控性还不高。提高粮食发展稳定性,最根本的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此,要保护耕地、完善政策、强化科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设施装备水平,持续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

  严防死守耕地红线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这些年,我国耕地持续减少,从1996年到2012年减少了近1.3亿亩。耕地数量减少,既有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占地的原因,也有用地不节约、不集约的因素。只有守住耕地,才能守住明天的饭碗,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如果耕地守不住,都非农化了,粮食生产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就没有了赖以吃饭的家底。这是关系子孙后代的长远战略问题。

  耕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我国人多地少,更要倍加珍惜耕地资源,要像保护文物那样保护耕地。必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现有耕地面积要保持基本稳定。要探索在已划定的基本农田基础上,推进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更加严格的用途管制。

  守住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上的。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要尽量不占、少占基本农田,特别是花了很大代价建成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和城郊的稻田、菜地。耕地占补平衡,不仅要数量平衡,而且要质量平衡,不能总是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同时,要大兴农田水利,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基础产出水平。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粮食安全,韩长赋责任编辑:丁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