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资料图片
俄罗斯“潘捷列耶夫上将”号驱逐舰。资料图片
日前,中美军舰南海“相遇”,引发舆论热议。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副所长张军社对新京报记者谈及这一事件时说,美国军舰“考本斯”号闯入我军演习区域,在舰艇编队之中穿插。“这既是违反国际惯例的不专业举动,也是非常危险的举动。”那么,军舰在海上“相遇”,到底该怎么“打招呼”?
普通船舶用灯光也用声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茫茫大海,两艘船相遇了,怎么防止碰撞?
早在两千多年前,欧洲的《罗德海法》就涉及了这一点。后来,英国的《海军黑皮书》则以官衔做依据,规定低级官员驾驶的船舶应给高级官员驾驶的船舶让路。
不过,那都是久远的事了。据张军社介绍,目前,国际上防止船舶碰撞的法则是《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这个规则的制定过程一波三折,历经多半个世纪,直到1972年10月,在国际海协的主持下,众多海运国家才在伦敦专门签署了这一规则,并在国际上具有了法律的约束力。我国于1980年同意接受该规则。
这一规则对“在公海和连接于公海、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中的船舶”该如何“打招呼”做了规定。
“打招呼”的方式通常使用号笛或者灯光。
比如,规则中规定:船舶互见,应用号笛发出下列声号表明:一短声,表示“我船正在向右转向”;二短声表示“我船正在向左转向”;三短声表示“我船正在向后推进”。
也可以打灯光:一闪表示“我船正在向右转向”;二闪表示“我船正在向左转向”;三闪表示“我船正在向后推进”。
如果一条船打算超越另一条船,它可以怎么告知被超越船呢?
可用号笛发出下列声号表示其意图:二长声继以一短声,表示“我船想从你船的右舷追越”;二长声继以二短声,表示“我船想从你船的左舷追越”。
而被超越船怎么表示自己的意见呢?如果用号笛依次发出下列声号:一长、一短、一长、一短,那就说明,它同意了,放心大胆地超吧!
《规则》生效后,船舶碰撞事故的数量明显下降,船舶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军舰如何“打招呼”得商量着来
通常来说,军舰在海上航行,也应遵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但是,军舰有其特殊性。比如,军舰拥有一些特殊军事设备;此外,军舰常常会因“好奇”而去接近其他军舰,所以对军舰而言,如何制定一个细致的规则,以避免误判而发生意外就非常重要。
于是在国际规则之外,又诞生了一系列双边和多边的、专门规定军舰相遇的规则。
“比较有名的是冷战期间,美国和前苏联签订的《避免海上事故协定》。”张军社说,这里面就规定了,双方不要用雷达或火炮对准对方。
还有多边的规则,比如西太平洋海军论坛的《海上意外相遇规则》。“这个规则,是1994年新西兰首先提出的,对军舰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包括海上安全程序、通信程序,都做了规定。各论坛成员国根据自愿原则决定是否使用。现在已经有20多个国家的海军,达成了初步的意向。中国也参与了规则协调,估计明年上半年在中国举办的西太海军论坛上有可能通过。”
而在日前的中美军舰“相遇”事件中,我国海事局除了事先通告外,“我们还在演习现场,专门派了地方的海事船,每两小时用中英文播放一次禁行海区。”张军社说:“这一点,美方肯定知道,是明知故犯。美方军舰进入我军演习区后,反复在舰艇编队前方来回穿插,这是非常危险的,这是不专业不负责任的动作。”
这次事件也显示出双边规则的重要性。
“我们也正在与美国商谈《海上相遇规则》。”张军社说,“制定一些更加细致、更加具体的规范,为中美海军在海上相遇设定程序,从而可以防止误判,保证安全;也可以加深相互了解,增进友谊。”
军舰若不期而遇“请离我远点”
对军舰来说,一些可能导致误解的“打招呼”是十分危险的。
“比如模拟攻击,对着对方船进行激光照射,舰载直升机到对方舰艇上空,对军舰进行电子干扰,对频道、雷达进行干扰等。”张军社说,还有“在他国军舰编队和舰艇前方穿插、横行。”
以上都属于“危险动作”!
还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国际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以不妨碍对方训练和航行为依据。大约在5到10海里之间。但如果对方在演习训练,就要更远一些。”
一国军舰如何向他国军舰表明友好?
基本要求和《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一样,用号笛、灯光等表明意向。不过,对军舰而言,更常用的是无线电。
“一般是通过国际通用的16频道,用无线电通报对方。说明我的国籍,意图是什么,比如正常训练等,现在行动的目的,行动的项目。同时也向对方问同样问题。”
“如果离得近了,还可以通过灯光进行沟通。商船对此用得较多,虽然军舰也用,但首选是无线电。无线电可以讲话,及时沟通,只打灯光,还是说不清。”
此外,军舰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擅自闯入他国临时划定的海上训练区。“海事局会提前通告训练区域,警告其他舰艇不要随意进入。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主要是为了保证过往舰艇的安全。因为演习训练中,会发射导弹,或用火炮对模拟目标进行打击等,如果这时候有军舰进来,就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