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国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将成为经济工作的核心。相较于日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改革”之后加上了“创新”二字。
“这一提法更加强调创新驱动在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使改革内涵更加丰富。”国家行政学院决策研究部研究员王小广说。
这意味着,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包括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防控债务风险、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明年经济的主要任务中,“改革创新”将贯穿始终。
尤其是对于“产能过剩”这一目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掣肘,创新作用更加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
2006年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将“改革创新”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之一。
王小广认为,此次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提“改革创新”,并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统领”,更加突出中共破除沉疴顽疾、创新体制机制的决心。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研究部副主任丁元竹说,强调改革并非放弃经济增长,而是“有底线地增长”,相比之前经济增长速度有所降低,将空间释放出来以推动改革取得实质进展。
“尤其是在今年中国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再次强调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难能可贵。”丁元竹认为,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一方面也表明,中国真正认识到GDP与经济发展的正确关系。
2014年,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将进入第四个年头,改革任务巨大、时间紧迫。但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改革将要区分情况、分类推进。
会议指出,对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属于地方和部门可以授权操作的改革,明年和近期就可以加快推进;对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的改革,要加快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制定具体改革策略,全面统筹和审定后,明年适时加以推进;对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找出规律,凝聚共识,为全面推开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对全会提出的一些需要推进的制度性建设,需要修改完善法律的也要加强研究、尽快启动。
“这体现了坚定改革的魄力和务实改革的作风,解释了改革怎么落地的问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数十项改革,怎么推进引人关注。
迟福林认为,第一不能动摇决心,因为改革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第二,要务实推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这四种办法符合基本国情,是能务实推动改革的行动路线。”他说。
“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百姓福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这些精神和提法,无一不是力争最大综合效益,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丁元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