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银行大厅里,人们井然有序地办理业务,退休的大爷、大妈和大堂经理一起计算购买理财产品后能赚取多少收益,几个刚刚放学的小朋友在儿童游戏区的滑梯上玩得正开心——这是笔者近日在省会国际城小区门口的某城商行里看到的热闹一幕。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景象呈现在桥西区一个小区门口的一家股份制银行新开的社区银行:沙发茶几摆放整齐,暖气开到最大,可除了工作人员之外没有一个客户,原本面积不大的社区银行显得空荡冷清。
同样是贴近百姓的社区银行,为何会出现如此冰火两重天的巨大反差?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走访了石家庄几家社区银行了解情况。
社区银行是为体现银行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针对社区居民及周边客户群体的特征,为其提供特色服务,体现贴近百姓、方便市民、亲和服务、惠及民生经营特点的特色支行。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设立在一些新建的大型、高档社区附近的社区银行会比较“红火”,而一些设在老社区门口的社区银行就显得“门庭冷落车马稀”了。笔者随机采访了居住在国际城小区的李女士和居住在小谈村的赵女士。李女士表示,刚搬到国际城发现家门口就有一家社区银行,而且营业时间从早上9时到晚上9时,所以就办了张卡,存取款都方便。而赵女士居住的小谈村对面就新开了两家银行网点,可她却习惯性地去裕华路上的一家国有银行办理业务,从没想过在新开的银行开户,“认准了一家银行就习惯了,心里也踏实,没事干嘛要再办新卡啊?”赵女士的想法代表了一部分人。
一位国有银行大堂经理向笔者解释,由于社区银行是新生事物,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特点。设立在新楼盘附近的社区银行与新迁住户差不多同时出现,居民接受得快;另外大型的、高档的社区人口较多,金融需求也比较旺,因而那里的社区银行发展得较快较好。相反,在一些老社区,人们习惯了在原有的银行网点办理业务,时间一长就有了依赖性,新事物要想被接收还需经历一定的成长期。
如果说不同的社区是造成社区银行“冷热不均”的外在因素,那么,不同银行不同的服务模式,就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内在因素了。
“早知道这儿开了个银行,每天路过,但从来没进去过。”虽然已经入驻桥西某小区两个多月,但马大爷对这家股份制银行的了解程度还是停留在以前的状态。“不了解这银行,工作人员在里头办公,没事咱也不去。”相比于保持“正襟危坐”的这家社区银行的工作人员,省会国际城小区门口的张家口城商行社区银行的工作人员就显得和小区居民“打成一片”。笔者在采访时看到,社区银行的安保人员正在银行门口和小区里的一位大妈聊天,大堂经理站在银行正门微笑迎接前来的客户,不但聊业务,还聊家常。工作人员和客户一看就是经常见面的熟人了。一位客户经理说:“白天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几乎都是老年人,下班后就是中青年多,来来往往大家都成了朋友。社区银行就要把自己当成社区的一部分,和社区里的居民做好邻居。”
编辑点评:
有专家称,社区银行就是“将金融服务像水电一样植入社区”。想做到扎根社区,让社区居民信赖,就需要专注地服务于自己的社区。社区银行要想有“人缘”,工作人员就要做一些“不务正业”的事,善于打“温情牌”,让社区居民切实感受到社区银行是社区的成员,它不但可以为居民带来金融上的便捷服务,还有许多金融以外的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