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新闻频道 >> 经济快讯

农民“土里刨金”创业之路 遭“望市场跑死马”

来源: 燕赵都市报 作者: 2013-11-26 14:19:4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元氏县的胡大爷,正在给土鸡补充天然饲料

    市场明明就在眼前,但找起来却总是“望山跑死马”。如今越来越多农民开始新一轮“土里刨金”创业之路,但横亘在他们的创业热情、大笔投资和忘我投入与市场之间的,还有一段未知的距离。

  案例1

  8000只土鸡愁销路

  主人公:李彦国地点:石家庄元氏产业:土鸡养殖

  头发花白的胡大爷,吹了一下手里的哨子,只见漫山遍野的土鸡潮水一般向他涌来。胡大爷得意的挥了挥手,“看看这些鸡,长的好不好,都是吃草籽吃虫长大的,纯天然绿色养殖。”

  这里是元氏县黑水河乡明秀村。距离石家庄市区八十多公里。初冬时节,市区内雾霾重重时,明秀村山里景色正如其名:空气带着秋草和泥土气息沁人心肺;层峦明朗,一眼望去心旷神怡;小红灯笼一般柿子倔强的站在遒劲的枝头,给正欲衰败的冬天留了一丝灵秀之气。

  山坳之间,是胡大爷看管的一个天然鸡场。大概8000多只土鸡,在林草之间散养着,有的悠然自得寻觅草籽,有的则正拉开架势恶斗。胡大爷每天的工作是按时投喂饲料,冬天虫草不足,必须适当补充天然饲料。

  附近2000多亩的山地,目前经营权属于明秀村的能人李彦国。这位早年生意颇有收获的老板,早在90年代就开始投资荒山,目前他注册了一家石家庄芝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结合当地大寺峪农业生态开发项目,准备深入开发这些山地。

  目前为止,李彦国规划的主要项目集中在种养殖方面,苗木、核桃,笨鸡、牛羊、野猪等陆续准备上马。“这些东西也挣不了钱,基本上都是朋友来了当做土特产带回去尝尝鲜。”对于持续的投入,李彦国虽然信心满满,不过没有稳定的项目支撑,还是让他心里不踏实。

  今年春天,李彦国发现土鸡和土鸡蛋需求量很大,决定在山场里先弄个小规模的养鸡场,购进了1万只仔鸡。头一次搞养鸡没经验,还被人忽悠买了多一半的公鸡仔。“还有一两个月,这些土鸡该出栏了。但是我原来估计市场需求应该有两万只左右,现在看怎么没这么大?”第一年精心饲养的8000只土鸡,凝聚了李彦国和胡大爷等几个人半年多的心血,为了保证纯天然无污染,山场里连除草剂都不让用。

  按照李彦国的估计,石家庄山前大道和元氏县城内的饭店、农家乐,一年对土鸡的需求怎么也能达到2万只左右,但目前为止,只有几个朋友确定说每人要100只鸡,剩下几千只土鸡还无销路。“农村有句话叫望山跑死马,眼看市场就在眼前,就是找不到对接的路,究竟问题在哪?”李彦国问。

  案例2

  房产老板难做“红薯老板”

  主人公:孟庆斌地点:邢台南宫产业:红薯种植

  邢台南宫的孟庆斌,原来的身份是房地产老板。去年他从房地产行业转行,承包了数百亩的土地种起了红薯,变身“红薯老板”。

  但小小的红薯生意,并不如孟庆斌想象的那么好做。去年红薯刚上市时价格还可以,到了后期收购价一路下滑。为了保证与他合作的种植合作社的利益,孟庆斌只能优先收购农户的红薯,而自己的红薯则大量堆积在仓库了。“隔几天就打开仓库看一看,不少红薯都长毛了。干了这么多年生意,从来没这么闹心过。”“因为政策一直鼓励搞农业产业化。南宫当地没什么资源,也只能靠农业致富。我觉得当时的选择应该是正确的。”但现实总是不给力,孟庆斌转行种地,带上了村子里的农户,雄心勃勃的准备再做起一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没想到第一年收获就给了他当头一棒。

  去年一年,孟庆斌一直在各地奔忙,他想找一个红薯深加工项目,准备拿自己的生产基地与之合作,或者再“下点血本”,自己投资搞一个红薯深加工的生产线。“小企业刚起步的时候,最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如今我已经投入了上百万元,再投资压力太大了。”谈起几个月辗转奔波的经历,孟庆斌难免有些抱怨,“银行贷款不好批,没有好的项目,人家不会支持你。他们更愿意做的是锦上添花的事,而不是雪中送炭。”。

  不过今年初,孟庆斌开始琢磨自己先摸摸市场的路子,他弄了一个网站,把合作社和红薯产品推介上去。没想到效果不错,北京新发地、保定和山东的客商直接找上了他。“我自己的农场有几百亩,还带着几千亩的合作社。再像以前一样盲目的种、收、卖不行了。”孟庆斌告诉记者,今年他已经开始尝试订单生产的新模式,按照来自客商的订单签合同种植,统一发种秧、统一回购。这几天他正忙着收购,明年他打算进一步扩大订单面积,再将一个红薯粉的深加工项目落实。

  案例3

  “进城直通车”开不远

  主人公:张根兴地点:邢台南宫产业:粮食蔬菜种植

  2009年10月,退休干部张根兴怀揣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理想与邢台南宫的父老乡亲们自发成立了四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粮食、蔬菜、棉花和果品四个领域。除张根兴外,合作社的其他理事们都是当地农民。

  但满腔热情的张根兴把做这件事的难度低估了。虽然是华北地区闻名的棉花主产区,但除此之外,南宫确实没有别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张根兴老家所在的农村,除了种地,更无其他经济来源。

  对于农民来说,春种秋收,付出再多的辛劳并不是问题。张根兴更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合作社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难题。

  资金运转困难。张根兴和理事们自发筹资在工商局注册登记后便再也没有可供支配的流动资金了。随后的买种子、买化肥、考察、聘请专家等都需要大笔资金的支持。张根兴手持一份中央文件跑到了南宫市政府和邢台市相关部门寻求资金支持,但都以失败告终。“实在不行,咱自己垫钱”,张根兴用行动解释了他的“穷帮穷”理念,这位退休干部将自己的积蓄和退休金都无偿献给了合作社,并将儿子的面包车也“借”了过来作为办公用车。合作社的其他理事们也尽自己所能贡献办公场地、购买设备、出资考察,甚至垫资买种子和化肥,让农户们有了收成后再付款。

  技术不足,张根兴联络到了68名对农村充满热情的老专家成为扶贫志愿者,义务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但到了最后一个关口———市场,张根兴和合作社的理事们都犯了难。第一年合作社实验种植的水果玉米,被他们独出心裁拉到石家庄的社区里直接出售,虽然售价还可以,但整个过程可谓曲折反复,没场地、没运输车辆、三四个人转战多个小区,才卖出了8000根玉米。

  “种的都是好东西,市场需求也有,但是怎么就没有一个顺畅的渠道,沟通农民和市场呢?”张根兴也问。

  记者手记

  农民与市场距离有多远?

  在京昆高速保定段的路边,有本地农民售卖装好箱的柿子。这种买卖活动存在交通隐患,而价格上则存在更大的隐患。一箱不足二十斤的柿子卖五十元,远远高于市场价格。记者觉得,农民要的价格太狠了。但细细思量,让他们在高速车流中冒险要出这么高的价格,是农民对市场索取过度,还是他们因为找不到公平的市场回馈机制而展开的非故意的报复?

  路过山区的高速公路,没有将农民和市场也顺畅的对接起来。直到现在,农民和市场直接的联通还是缺乏公正及时的平台。

  如今的农户经营已经大有进步。在组织形式上,虽然形成了“大户+农户+基地”、“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基地”以及供销、金融等组织为引领的多种专业合作组织形式,但由于规模普遍较小、赢利能力弱,对农户缺乏吸引力和带动力。有的以大户牵头的专业合作组织挂名后仅仅是给农户出售点农资化肥,至于农户买不买、种不种、种什么基本不过问;有的以龙头企业牵头的专业合作组织在产品收购价格上,无论行情好坏对入社农户都缺乏甚至没有保护,双方基本不用履约;有的专业合作组织让入社农户很难享受到合作的好处,有了赢利也不分红,有名无实。

  这些问题,表明千家万户农民与大市场全面对接的路还很长,这种困难,除了规模小、实力弱、带动力不强等原因之外,实质上在于缺乏人才、缺乏资金、缺乏市场对接平台。

  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整合资源、搭桥引线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对接农民和市场,搭建几个信息平台并不够。价格只是对接的表现形式,让农民和农民的企业与市场对接的更顺畅,需要更高层次的引导和支持。

  上述李彦国告诉记者,目前元氏县正在做一个农业生态开发的项目,他的园区也将依托该项目。政府支持并不仅仅是给钱给技术,对于相关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或许对农民帮助更大。

关键词:农村创业,土里刨金,农民

责任编辑:杨晓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