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塔克洛班市的灾民等候货运飞机送他们离开灾区。
11日,贝亚在一块胶合板上出生。
11日,吉万一名母亲在登上救援的直升机后激动落泪。
“海燕”来袭后续
超强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美联社11日援引专家观点报道,“海燕”之所以在这个岛国如此肆虐,除它本身势力强劲,还有不少人为因素,包括建筑物不牢固、贫穷以及人口激增。
“海燕”何以给菲律宾带来如此惨重损失,还要从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说起。
气候变暖风变强
菲律宾由大约7000个岛屿组成,处于全球风暴最活跃的地区。按美国“地下气象员”组织分析师杰夫·马斯特斯的说法,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至21世纪全球最强风暴中,有一半肆虐过菲律宾。况且,“海燕”过境菲律宾时正值它威力最强。
另外,科学家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也是导致大灾的原因之一。
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研究员詹姆斯·科辛说,2008年一项研究显示,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的威力一年比一年强,科学家怀疑这一现象受气候变暖影响。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R·史蒂文·内勒姆说,过去20年,菲律宾海平面上升将近1.27厘米,是全球海平面上升平均值的3倍,而这会推升风暴潮。
极度贫困人口激增
然而,美国迈阿密大学飓风专家布莱恩·迈克诺尔迪认为,“海燕”重创菲律宾,天气因素只占一小部分,75%至80%的责任应该归咎于人。
气象学家说,重灾区的极度贫困和人口激增“放大”了“海燕”的破坏力。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菲律宾超四成人口住在易受台风影响、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而这次受灾最严重的塔克洛班市,过去40年间人口增加两倍,从原来的7.6万人增至22.1万。
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塔克洛班市三分之一的住宅外部为木墙,七分之一的住宅的顶棚是茅草。迈克诺尔迪说,这样的建筑条件,即便是比“海燕”威力小的台风,也会带来巨大损失。“这些住宅都是定时炸弹,而城市规模在过去50年间扩大一倍、两倍,甚至三倍。” (杜鹃)
救援工作进展缓慢
12日,菲律宾遭强台风“海燕”袭击已经过去4天。然而,满目疮痍的菲律宾救援进程仍缓慢,灾区部分地方混乱。记者连线新华社驻马尼拉记者赵洁民,了解菲律宾灾后情况。
截至11日晚,“海燕”已在菲律宾致死1774人。随时间推移,这一数字预计会进一步上升。
赵洁民了解到,不少灾区现阶段依然断水断电,通信部分恢复,但信号不好,而且网络拥堵不畅。灾民的生活非常困难,缺乏食物、饮用水及药品等。整个救援进展缓慢。
菲律宾总统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已宣布国家进入灾难状态。这意味着政府可以实施价格管制和迅速发放紧急资金。
只是,民众不满政府救灾不力。48岁的卡萝尔·曼帕在重灾区莱特省首府塔克洛班市机场告诉法新社记者:“这里什么都没留给我们……请告诉当局帮助我们。食品在哪里?饮用水在那里?在哪里军方在收集尸体?”
另有当地媒体报道,阿基诺部署救灾工作不冷静,在视察灾区听取官员汇报时生气离场,甚至在接到投诉时不胜其烦,揶揄因治安混乱遭抢的商人。就这些情况,赵洁民说,菲律宾总统府已出面澄清,否认当地媒体的报道,称阿基诺原本想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
灾区诞生奇迹女婴
一名女婴11日在遭超强台风“海燕”重创的菲律宾莱特省首府塔克洛班奇迹般降生,为这座遍布废墟、死伤难计的城市带来一丝喜讯。
这名女婴当天在被“海燕”摧毁的塔克洛班机场降生,产床是一块脏兮兮的胶合板,周边散落着玻璃碎片与扭曲的金属零件。她的妈妈埃米莉·萨加利斯喜极而泣。“她太美了,”21岁的萨加利斯说,“我给她起名贝亚,以纪念我的母亲。”“海燕”来袭时,老人被巨浪卷走,至今没有音信。
女婴的父亲若贝尔告诉法新社记者,“海燕”引发的巨浪冲毁一家人居住的木屋,他和妻子被裹挟在洪水中,漂到一所学校。
若贝尔说,妻子11日凌晨出现分娩征兆,两人外出寻找医院,步行数公里后搭上顺风车,被送至改为临时医院的塔克洛班机场。
接诊军医桑贝尔说,萨加利斯到医院时羊水已破,生产过程中又出现出血症状。“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这里接生……婴儿状况良好,我们为婴儿母亲止血成功。”
美派航母救灾
美国国防部11日宣布,国防部长哈格尔已下令在中国香港休整的“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启航,前往遭受台风“海燕”袭击的菲律宾海域支援救灾。
美国国防部说,航母将于当天晚间离开香港,预计48至72个小时内抵达菲律宾海域。多艘美军战舰与航母同行。
据悉,“乔治·华盛顿”号上有约5000名船员以及包括80多架飞机的第五舰载机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