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24小时即时新闻

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来源: 长城网  
2013-11-09 08:44:31
分享:

  35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35年后的今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在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历史、现实和未来交汇于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将被注入新的动力。

  35年来,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从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到人生活显著改善,从社会环境封闭僵化到思想观念开放包容,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自身,也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35年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举措,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向世人宣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方向。

  改革的动力归根结底来自于人民,蕴藏在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中。人民群众经历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物质文化生活的显著改善的过程,不断加深着对改革的理解和认同,也不断凝聚以改革促发展的社会共识,激发出不断推进改革、深化改革的源源动力。正是因为拥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改革才能冲破重重阻力,成为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今天,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同样需要亿万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解除了思想禁锢的人民群众焕发了极大的热情,出现了早改革早受益、谁改革谁受益的大好局面。但是,随着改革由单项到综合、由表层到深层的推进,已经由浅水区发展到了今天的深水区,其面临的矛盾更多,情况更复杂。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相对固化的利益格局的调整,垄断格局的打破,改革成本的合理承担,人民群众对公平公正期待的满足,这些矛盾和问题,既相互关联,又彼此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都不再是单一的改革举措所能破解,使得改革的推进更为艰难。但是,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则可能使几十年的发展前功尽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就是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综合改革,努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努力破除制约发展进步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活和增强社会活力。

  改革开放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就要使人民更多地、更公平地享受科学发展的成果。但是,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利益的调整。今天的改革,虽然也是使绝大多数人受益的改革,但涉及到的利益问题更为复杂,甚至有时会影响到改革者的利益,这就使得改革的阻力进一步加大。因此,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利益调整中的暂时得失,从国家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对待改革,理性面对转型的阵痛,辩证看待成长的烦恼,以改革的思维破解难题,以建设的心态推动发展,在思想交流中增加共识,在利益多元中形成合力,形成心往一处想的共识、劲往一处使的行动。

  面对利益诉求多元化的社会现实,我们要努力寻找最大的公约数,搭建并完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框架,夯实公平正义的社会基础,扩大推进改革的思想共识,汇聚更为强大的改革力量,进一步挣脱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格局固化的藩篱,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个个难题。只要我们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开放,就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作者 大山)

关键词:发展,开放,改革责任编辑: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