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24小时即时新闻

张家口塞北林场场长王平:绿了青山白了头

来源: 河北日报  
2013-11-07 10:35:16
分享:

  张家口市塞北林场组建于1999年,下有6个分场。有干部职工99人、护林员204人,主要承担着河北省“再建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在张家口坝头沿线沽源、赤城、崇礼、张北、万全、尚义等6县、39个乡镇、187个村的实施。目前,已完成人工造林任务128万亩,封山育林任务35万亩,在东西长255公里、南北宽33公里的区域内,筑起了一道乔灌木结合、多层次立体式的生态屏障。

  张家口是阻挡内蒙古高原风沙南下的第一关口。我们的项目区集中在坝头沿线,自然环境极为恶劣。我们长年累月坚守在大山深处,一把铁锹两只手,死把愣拧抓造林。每年正月十五一过,我们就深入实地,一沟一沟地规划,一坡一坡地设计,摸爬滚打在山上。长期的风餐露宿,同志们没有一句怨言,不讲条件,不讲代价,把艰苦奋斗看成是对事业的追求,把植树造林当做自己人生的价值。

  植树重要,护树更重要。为此,工程做到哪里,我们的优秀护林员就管护到哪里。赤城分场的魏尚清,十多年如一日,一直做护林工作。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志在大山、默默无闻的人们,才有了今天的浩瀚林海。

  我们经过反复论证、反复实践,逐渐形成了塞北林场以投资、分场以管理、乡镇以协调、农民以土地入股的“1:2:2:5”的股份造林机制。也就是说,每造两棵树就有一棵是农民自己的。这样,把更大的利益让给了农民,让农民成为林场的股东,进而调动起他们参与工程造林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在128万亩人工造林任务中,股份林地就占到了83.6%。

  如今,项目区内林木、中药、野菜、牧草等价值达百亿元资源,按照股份归农民所有。同时,促进了当地劳务、运输、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圆了当地农民的致富梦。

  创业难,守业难,起步更难。前任场长、人称“造林拼命三郎”的李宝金,七年前退休了。虽然他离开了工作岗位,但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14年来,我们换领导不换精神,换干部不换信念,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副场长程文秀,14年如一日,一年有150多天坚守在造林第一线。他曾两次被甩出车外,造成胸椎、腰椎骨折,留下了挺不起胸、直不起腰的后遗症。

  14年过去了,如今放眼望去,百万亩林海屹立在坝头一线,郁郁葱葱,林涛汹涌。据有关部门监测:我们的项目区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5%提高到现在的57%,林木蓄积量达260万立方米;现已成林的55万亩林地,每年固定二氧化碳约421万吨,释放氧气约475万吨。年降水量由不足300毫米增加到510毫米。工程区由昔日的荒山秃岭成为京津周边空气质量最好、植被条件最佳、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

关键词:塞北林场责任编辑: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