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张家口申办冬奥会形势分析 优势与劣势并存
关键词:劣势 奥委会“不成文”的规定 北京申办面临的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国际奥委会不成文的规定———一大洲不能连续举办两届奥运会。 屡屡发威的雾霾天气 此外,北京的雾霾天问题也是北京申办的一大劣势。如何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还北京一片蓝天,让运动员们、老百姓们能够在清新的空气下比赛、生活,这些都是北京再次申办奥运会时必须做出的承诺。 关键词:对手 德国慕尼黑:第三次申请奥委会新科主席也是自家人 北京和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最大的对手就是德国的慕尼黑市。 今年9月30日,德国奥委会投票通过了慕尼黑市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提案,慕尼黑此前连续对2014年和2018年两届冬奥会提出过申办,但都未能如愿,国际奥委会自然会给出一定的“同情分”。慕尼黑的优势和北京类似———同样举办过夏季奥运会,有稳定经济作为后盾等,而且德国的冬季项目开展更为普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奥委会新科主席巴赫还是德国人。 北京和张家口还是第一次出现在冬奥会的申报城市名单上,第一次申办就取得主办权,在以往冬奥会申办历史里还没有先例。 关键词:历史 中国人的冬奥梦 中国奥委会5日宣布同意北京和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掐指算来,离中国第一次申办冬奥会已经过去了11年的时间: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中国城市从2002年就开始了申办冬奥会的努力。 2002年: 离成功最近的申办 作为中国纬度最高,中国冬季运动项目开展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冰城”哈尔滨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申办冬季奥运会的排头兵。2002年1月29日国际奥委会宣布,中国奥委会已正式推荐哈尔滨市作为申办2010年冬奥会的申办城市。当时共有8个城市进行了申办,在第一轮评选中,国际奥委会根据政府重视、人民支持率、环保、交通等8大方面30多个小项进行评定并打分,以便从中挑选出4个城市进入第二轮候选。结果当时还略显“稚嫩”的哈尔滨综合评分排名第五。这是中国第一次申办冬奥会,也成为中国离冬奥会最近的一次。 2004年: 小冬奥没有长成大冬奥 2005年哈尔滨战胜了申办中唯一的对手———土耳其埃尔祖鲁姆,获得了素有“小冬奥会”之称的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2009年承办权。不过,这并未成为中国敲开冬奥会申办之门的钥匙。2005年黑龙江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是否申办2014年冬奥会,在听取了哈尔滨市相关领导关于申办2014年冬奥会有关情况的介绍后,根据中国奥委会的建议,同意哈尔滨暂不申办冬奥会,而是全力以赴办好大冬会。 2008年: 擦肩而过的“青冬奥” 2007年7月5日,国际奥委会在全会上通过了一项新的世界级赛事———青年冬季奥运会。这对于急需承办大型冰雪赛事经验的哈尔滨来说是一个契机。2008年8月,国际奥委会正式确认中国的哈尔滨与其他4个欧洲城市成为2012年首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申办候选城市。然而,中国在冰雪项目尤其是雪上项目的欠发达再次成为哈尔滨申办的短板,哈尔滨再次与候选城市擦肩而过。 2009年: 第三次申办卡在国内 |
关键词:冬奥会,北京张家口,申办,形势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