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美国参众两院情报委员会领导人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再次表达了对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行动的担忧。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罗杰斯表示,他并不相信奥巴马总统对美国监听德国总理默克尔手机通信长达10余年而毫不知情;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范斯坦则表示,“监听盟友的电话有着比技术难度更大的政治责任”,白宫和国会都应对美国情报项目展开“全面审查”。
美情报机构可监听任何国外目标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1月2日发表长篇报道,称该报通过与英国《卫报》分享,掌握了斯诺登持有的机密文件。报道首先直指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情报收集活动,称从掌握的文件来看,美情报机构数十年来工作的准则是“任何国外目标都可以被监听,为了现在或将来的利益”。报道揭露,美国安局常规性地监视友邦和敌国,以期掌握“外交优势”和“经济优势”。
《纽约时报》的报道首次证实了美国情报机构联合美国本土网络和通信公司,与其他国家情报机构进行合作。数十年来,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代号为“五只眼”、“九只眼”和“十四只眼”的项目,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北约其他成员国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报合作。
该报道还首次揭露了美国情报机构的黑客项目。在一项名为“量身定制进入行动”的项目中,美情报人员能潜入全世界各地的电脑,窃取数据,并有时在计算机中留下间谍软件。该报道还对美情报机构的监视行动结果提出了质疑。报道称,虽然美情报机构的监视能力强大,但该部门并没有清晰的决策。
德国可能在莫斯科问询斯诺登
德国《明镜》周刊11月3日刊登了斯诺登撰写的一封公开信,题为《为了真相的宣言》。信件说,在很短时间内,世界了解了很多关于不受监管的安全机构的情况,以及有时候属于违法的监控项目。有时候,这些机构还有意向高级官员和公众隐瞒监控活动,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英国政府通信总部在这方面表现最恶劣。
斯诺登日前在一封致德国政府的信件中,也批评了美国政府开展的大规模监控活动。他在信件中表示,自从公布美国政府的违法行径后,世界各地公民以及各国领导人都认为,揭露这种不负责任的大规模监视行为是为公众服务,它导致出台了很多限制滥用公众信任行为的法律和规定。
据德国媒体报道,德国绿党议员施特吕博勒11月1日在莫斯科与斯诺登进行了秘密会晤。之后他宣布已经把斯诺登致德国联邦政府的一封信分别送交总理默克尔、联邦议院议长拉默特和德国联邦总检察院,并向大众公开了信件。
施特吕博勒说,斯诺登在会见时表示愿意前往德国,但前提是必须确保他来后可以留在德国或者其他类似国家并且保证其人身安全。
此间媒体认为,斯诺登前往德国需解决两个难题。一是德国和美国有引渡协议。二是俄罗斯当初给予斯诺登临时避难的条件,是斯诺登不在俄罗斯从事有损美国利益的事情。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2日表示,俄罗斯不会限制斯诺登离境或者同德国官员交谈,但他离开俄罗斯后,如果想获得避难,需要重新申请。
德国政府发言人斯特芬·赛贝特4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斯诺登在德国境内不会得到庇护,跨大西洋关系对德国很重要。同时,德国内政部发言人延斯说,如果成立调查监听事件委员会,德国仍有可能针对监听事件在莫斯科问询斯诺登。
欧美同盟间信任被严重破坏
10月31日,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以11票支持、4票反对通过一项法案,同意缩减国家安全局对电话记录的监控规模,加强国会和司法部对情报搜集活动的监管。对此,《华盛顿邮报》发表社论认为,改革的举措不足以平息各方对国安局的批评。监听丑闻,对内激发了美国民众对政府滥用职权、侵犯民众隐私权的愤慨,对外则让美国陷入“四面楚歌”的公信力危机。面对来自两方面的压力,奥巴马不得不掂量“情报价值”和“政治风险”之间孰轻孰重。
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美国部执行主任安妮特·霍伊泽尔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窃听默克尔手机事件标志着欧美同盟间的信任被严重破坏,对双方关系具有深远影响。奥巴马被认为是战后第一个对跨大西洋关系“缺乏真心实意”的美国总统。她同时强调,跨大西洋关系仍然对欧美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双方可借窃听丑闻之机重新认识彼此判断和政治现实。
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中心高级顾问俞晓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美国与其盟友的联合监控自冷战时期就已开始,但是其利用强大现代技术手段对国内外公民进行如此广泛的监控,实在令人震怒。美国有必要给本国民众和被监听国家民众一个说法,有必要对自己滥用权力侵害公民隐私的行为做出纠正。
俞晓秋表示,美国拥有雄厚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信息进行拉网式监控。要限制美国以反恐为名的滥权行为,不仅要从道义上对其进行谴责,更需要在网络空间建立规则。如果不建立约束规则,本就存在实力差距的其他国家将难以与美国抗衡。如果任凭监控、黑客攻击等行为泛滥,网络就只会给人们带来恐怖。只有建立起规范网络行为的新秩序,才能使网络发挥其本来作用,造福人类。
点评
“监听门”暴露美国不自信
张国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对各国尤其是欧洲盟国的监听,已经不是道德问题了,它涉及的是国家安全和大国竞争问题。这也是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反应如此强烈的重要原因。
对于监听丑闻,美国方面的说法是,即便有所谓的监听,也主要出自反恐和安全的需要,但问题是,美国的监听已在相当程度上危害到了德国及其他国家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问题也不仅限于反恐和安全层面,仅就德国总理默克尔被监听而言,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在科技和经济方面的领先地位已经对美国形成了威胁。此外,德国在欧债危机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国际事务中也有着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其政策主张尤其令美国关注。事实上,在这一切的背后,隐约可见美国对中国、俄罗斯乃至德国崛起的深刻忧虑,连美国人自己都承认,美国不像以前那样自信了。
对美欧关系来说,“监听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双方的信任赤字,而且会影响到美国渴望与欧洲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国与盟国尤其是欧洲盟国之间的裂痕,无疑将会影响其应对危机的决心和自信。
白宫显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在考虑进行必要的让步,以修复出现深刻裂痕的美欧关系,美德拟签署“无间谍协议”的消息就很能说明问题。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整改国安局的呼声也随之高涨。至少在短期内,美国对外监听的锋芒将不得不有所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