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今日聚焦

今天,聊聊父亲和孩子

来源: 燕赵都市报  
2013-11-04 10:42:14
分享:

  缺失父教的社会,将会怎样

  周东飞:电视基本上就是一个娱乐载体,你很难把更严肃的意义加到它的身上。前几期,咱们聊汉字危机,也说到几档很火的汉字听写节目。我那时的看法就是,指望这些娱乐节目来拯救汉字是不现实的。同样,要说从《爸爸去哪儿》重新发现来自父亲的教育,我也觉得有些夸张了。

  从传统来讲,我们是一个父权主导的社会。所以,在古代教育孩子基本上都是父亲的任务。不过,那时也不是绝对排斥“母教”的。否则,就不会有“孟母三迁”的榜样了。到了现在,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男人都忙着挣钱支撑整个家庭。像教育孩子这种事情,一方面让渡给了专门的学校,一方面让渡给了女人。所以,父亲与孩子之间,显得过于隔阂了。

  李妍:《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是从韩国买的版权,在韩国这档节目也是火得一塌糊涂,除了韩国,据说在日本也有类似这样的亲子综艺节目。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我们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家庭教育中“男主外女主内”其实是具有很深厚传统的。

  马想斌:前两天爸妈到我这,给他们放《爸爸去哪儿》看。爸爸悠悠叹道,你们小的时候,我都没这么细心照看过。差点泪奔啊!传统观念里,“男主外女主内”,小时候的确颇受母亲的影响。父亲总是严肃的,父亲总是权威。

  陈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还引起过争议。他说,“父教的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他曾经连续7年做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结果表明,在倾诉对象的选择上,美、日、韩三国的高中生都把父亲和母亲放在前5位,而中国高中生只把母亲放在前5位,父亲不在其中。孙云晓还说,父母的教育是有所侧重的。婴幼儿时期以母亲教育为主,小学阶段责任各半,上了初中后父亲的影响力变大,父亲会让男孩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让女孩更有自立精神。

  李妍:看了《爸爸去哪儿》的,估计都觉得里面爸爸们的形象,和大家日常所见所想的差不多,节目当中奶爸带萌娃那种很窘很慌乱的状态,真实反应了当下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的问题。现在的父教缺位其实主要也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延续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二是父亲有教育陪伴孩子的意愿,但是通常不得要领,不知道从何做起。

  但是我觉得,对任何教育来说,首先是要陪伴,只有近距离才能更好沟通、交流,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对孩子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对现在的父亲来说,可能很多时候要么因为自身意愿问题,要么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原因,对孩子都是缺乏陪伴的。

  马想斌:缺失父教到底有什么后果,也许很多个案被社会放大了。但是有些数据我们还是不能忽视的,根据统计报告,没有父亲教育的男生,比有父亲教育的男生,逃学的可能性增加1倍,犯罪的可能性大2倍。如果是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可能性也高出3倍……研究资料还证明,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身高、体重、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明显落后,普遍存在焦虑、自卑、自闭、任性、多动、自控力差、有依赖性等问题,被专家称为“父爱缺乏综合征”。

  陈方:说到“父教”,我见过一些很年轻的“奶爸”,他们照顾孩子的耐心胜过“辣妈”。我个人其实不喜欢男人以一种很“柔软”很“细致”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父爱如山,我更喜欢这个形容,也更喜欢这种感觉。我觉得父亲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深沉的那种。

  马想斌:父爱如山应该只是感觉,不是方式。在《爸爸去哪儿》里面,我更喜欢林志颖,他经常跟他儿子半蹲式的交流,以示平等。这其实很重要。

  周东飞:刚才几位在说父亲和孩子交流的方式,其实不妨从古代看看父亲是怎样和孩子交流的。可以作为观察样本的,是《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他真正受父亲教育的时候有多少?绝大部分时间是和“女孩子混在一起”。

  陈方:当然,古代也有重视父教的啊。“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这是宋代吕公说的。

  周东飞:像苏洵那样,和儿子苏轼、苏辙一起读书,一起考功名的太少了。所以,我自己也有点动摇,古代难道真的是父亲主抓教育吗?

  马想斌:古代依靠母亲教育成材的,大多都是单亲家庭或者其父极为不负责。

  周东飞:但我总觉得,父母谁来教育,好像不是关键问题。母亲教育就没有男子汉气概,这个不科学啊。

  陈方:现在的孩子缺乏阳刚气,我也不觉得完全是父教缺失导致的,这和整个社会环境有关系。家庭教育越来越娇贵,孩子越来越尊贵,不管是父亲教育也好母亲教育也好,怎么可能越来越“刚”呢?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明星,亲子节目责任编辑: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