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折磨型
妻子太能“作”,丈夫也不甘示弱
今年,婚姻家庭工作委员会的“情感维修站”曾举办过一次活动,有20对夫妻报名,博琳作为咨询专家也参与其中。
“有一对夫妻,离婚复婚、再离再复,已经好几次了。这次又要离婚,就一起参加了我们的活动。”博琳回忆,那位妻子性格非常强势,总想着“摁住”丈夫。“这其实说明她内心深处有些自卑,交流过程中她一直说老公有问题,我们让她反思她也听不下去,还说‘你们老师怎么这样啊?’最后老师气得把话筒都摔了。”
“但他们其实是有感情的”,博琳说,“有共同的事业、孩子,只是妻子太能‘作’,丈夫也不甘示弱,一直处在互相伤害又互相靠近的状态。”
活动的最后是游戏环节,20对夫妻都戴上眼罩,在音乐声中去找自己的另一半。每当有夫妻找对了,就会有工作人员上去把双方拉开。反复三四次后,双方就紧紧地抱着,很难再被拉开了。尤其是那对能“作”的夫妻,上身被拉开后,腿又勾在一起了。
“在那种氛围下,大家都泪流满面。交流的环节,有人说感觉就像在地震中,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不能松手。那对夫妻也说,体会到了对方就是自己最重要的人。”
-父母掺和型
“无法忍受丈母娘唠叨,迁怒于妻子”
“跟对方的优点谈恋爱,却要跟对方的缺点结婚”
咨询师王玉英是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姻家庭工作委员会的义务调解专家,在接听协会关爱电话的经历中,她发现很多人因为处理不好与对方父母之间的关系,导致矛盾转移,最终影响到夫妻感情。
“有位咨询者生完孩子,还在月子里。孩子一出生就有先天性疾病,一直在儿童医院,两家都很着急。她的母亲因为太过关心外孙,想了很多治疗方案、民间偏方……每天不停地告诉女儿女婿应该怎样做。她的丈夫因为孩子的病已经很难受,更无法忍受丈母娘的唠叨,渐渐不再跟丈母娘说话交流。而且迁怒于她,说如果孩子治不好,就要跟她离婚。”
“当然,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王玉英说,“但父母如果过多指手画脚于子女的生活,不利于家庭和谐。尤其和父母同住的话,他们与子女在生活方式、消费水平上都有很大差别,对孙辈的教育理念也往往不一致,比较容易引发矛盾。”
顾秀琴(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姻家庭工作委员会总干事):恋爱与婚姻的区别在于,恋爱是梦幻的,恋爱中的男女往往忽略彼此的缺点。而婚姻是实在的,夫妻常常放大彼此的缺点。我们跟对方的优点谈恋爱,却要跟对方的缺点结婚。
如今的“80后”、“90后”多为独生子女,造就了相对比较自我的性格。对待婚姻的态度比较随意,把婚姻当“过家家”来看待,意气用事,不能互相包容。另外,如今的年轻人青春期后移,生理上成熟了,心理仍未“断乳”,这样必然会带来很多矛盾。
而“80后”、“90后”的父母,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容易对子女干预过多。原因有三,一是因为爱,根据自身经验要求子女的另一半,为子女焦虑;二是家长专制,总以为子女长不大,想支配子女的生活;三是希望孩子幸福,提出的要求不仅全面,标准还高。
所以初入婚姻的年轻人,要明白对方的缺点是他/她在原生家庭中长期养成的习惯,寻找对方能接受的方法和态度,鼓励其修正,这个过程要有耐心,千万不要指责。因为你认为的缺点,对方不一定认同或没意识到。
如果你实在不能接受,也不要轻言离婚。试着找一张纸写出对方的20个优点,想象交往过程中让你感动的事,轻轻地放一首爱情歌曲,想明白你该怎么做。
而父母关心子女的习惯已经形成,很难改变。要过好日子,就要学会包容对方的父母。一不要计较,二嘴要甜,三学会恭维,四记住他们的生日,再时不时地送送礼物来拉近距离。(主笔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