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中捷“圆梦人”吕振华 从不停歇追逐梦想的脚步

来源: 燕赵都市报 作者: 2013-10-25 08:25:5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农场转型产业园区,十年经济收入百倍增长;招大引强谋求跨越式发展,实现与央企的成功合作;“人人有社保、个个享退休”,让老百姓充分享受改革成果;筑巢引凤吸纳各地英才,将大学校园落户苦海沿边……

  发展梦、央企梦、民生梦、大学梦……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吕振华,以超出常人的谋略和胆识,带领中捷人圆了一个又一个的梦。

  盐碱地变身亮丽明珠

  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中捷友谊农场,2003年改制时,中捷的工农业总产值仅有10亿元,税收3000多万元。2012年历经十年创业,全区经济产出245亿元,全部财政收入38.2亿元。百倍蝶变的增长速度,不仅让中捷位列全国农垦区之首,也使其成为渤海新区最亮丽的明珠。

  农垦时期,投入2个亿就是全国先进,而开发区每年投入20个亿在排行榜上也难找到名字。对于2003年时的中捷来说,能否成功改制无疑是决定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而最大的现实问题是,开发区经济是工业经济,最需要的是土地,而中捷15万亩的盐碱地又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如何实现园区开发和农民利益的双赢,引发了园区领导者吕振华的深思。

  一次到匈牙利考察,当地政府“以土地换年金”给予百姓保障的做法,给了吕振华启发。“2004年,我们开始着手进行农业产业、农村社会形态、农民身份三种战略转型。我们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把他们手中的土地收归园区管理。同时,给予农民包括不低于原土地收益的转型生活费以及养老保险、劳动力就业在内的长效保障。”吕振华说。

  以东胡庄为例,2007年1月签订转型协议后,园区按协议随之收回该村的土地使用权,农民开始领取转型费每人每月200元,耕地照种。随着中捷产业园区的新城区———黄骅新城的规划建设,2010年1月起园区又将转型费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这个转型对于中捷之后几年、乃至今后更长远的发展意义重大,可以说是一次正确的、开创性的战略抉择。10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使用权为招商引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城建设创造了一马平川的优势条件,成为中捷产业园区快速崛起的重要平台。”吕振华感慨。

  十年过去了,中捷产业园区实现了一次改制、百倍增值的发展,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位列全国农垦区之首、137个省级开发区第二位,在沧州18个县市区排名第三。

  从不停歇追逐梦想的脚步

  凭着敢想敢干敢拼的不服输精神,吕振华带领中捷人完成了许多让外界认为不可能的“异想天开的美梦”。历经27次谈判,终于实现与中海油合作的“央企梦”,可谓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6年,计划发展下游产业链的中海油集团,在寻求来料加工的合作伙伴中无意间发现了中捷石化。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中海油考察的过程中,中捷石化无论国家资质、环保测评还是设施配置,都是最全面最正规的。经过中海油法律调研小组的各角度评判,对方初步敲定了合作意向。

  双方实力悬殊,注定合作之路崎岖不平。中海油要求最低合作门槛是原油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以上,可当时中捷石化只有30万吨。是冒险投资8亿元上马设备达到对方要求,还是继续过原来“小富即安”的日子?纠结的吕振华,当时在本子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合作成功,中捷将一飞冲天;合作失败,中捷将万劫不复。”

  在历经一年半27次谈判后,随着与中海油合作成功的一锤定音,中捷人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虽然中捷石化让出了部分控股权,但这次合作不仅解决了当地石油化工产业原料和资金的问题,更为地方财政创造了90%以上的税收保证。

  吕振华的执着和坚持,在中捷当地有口皆碑,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官”,凡是关乎中捷发展的事他总是亲力亲为。香港洋紫荆公司收购中捷福森油墨项目,是园区重要节点性项目,吕振华全程参与洽谈。在一次关键谈判中,双方约定的日子正巧赶上大雾。为了信守承诺不耽误谈判,吕振华顾不上天气的恶劣,打了辆出租车就赶往首都机场。

  一小时的车程,走了整整一天,危险随时降临。但同行的人没人敢劝吕振华,大家都知道他在项目面前“不考虑天气”。到了机场,恰巧飞机因雾晚点,他们终于在凌晨4时赶到香港,准时坐到了谈判桌前。港方大为感动,他们改变原来的计划,由公司董事长亲自接待,很快促成洋紫荆公司全资收购福森油墨,使中捷这家原来年收入只有1000多万元的民营小厂,发展到现在年销售收入实现3亿多元、纳税1100万元的中型企业。

  “要让中捷百姓都生活得幸福”

  “要让中捷产业园区的百姓都生活得幸福。”这是中捷产业园区领导者十年来坚持不懈的追求。

  2004年春节前,身为中捷产业园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的吕振华到基层走访。在一户困难群众家里,一双求生的大眼睛深深拨动了他的心弦。那户人家十七八岁的女儿因患肌无力,家中又无钱医治,只能瘫在炕上,无助的眼神里充满了对生活的渴望。得知女孩因为没钱治病耽误了最佳治疗,吕振华眼含热泪,发誓一定要让中捷百姓都享受到改革成果,个个生活得幸福。

  于是,在中捷改制的第二年,吕振华就主张将二分之一的财政资金拿出来,用于补贴民生。正值百业待兴,面对班子成员的犹豫,吕振华说,“钱没了可以挣,老百姓的需求不能等。”

  随后,一系列惠民政策实施开来。养老保障实现全覆盖,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人人有社保、个个享退休”;教育保障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所有中捷籍大学生均可获2000元至5000元助学金;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无论群众身份如何,都能获得80%以上的医疗费报销;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行农村转型按月发放转型金,对下岗职工和残疾人给予生活补助;住房保障实现全覆盖,建设保障性住房4668套,形成了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

  未来5年,打造千亿元产业园区,群众收入实现倍增,向着4万多人共富目标再进一步,也成为吕振华新的奋斗目标。

  苦海沿边引来“金凤凰”

  吕振华还有一个梦,就是办“大学”。2005年,吕振华第一次提出想法时,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能”。哪家大学愿意到人烟稀少的苦海沿边来呢?更何况中捷又没什么知名度。怎么吸引大学落户中捷?吕振华想到“筑巢引凤”这个词,他和同事们决定先把一流的大学校区盖起来,然后将知名大学引过来。

  盖校区需要几个亿的资金投入,这笔钱哪里来?困难面前,中捷产业园区提出一个创造性的想法,那就是出让经营权,吸引各大企业、商家和城投公司,来建设校区内的公寓、食堂、银行以及其它基础设施。

  高校不花一分钱,一流校区免费用,在众多优惠条件下,在中捷人的诚意感召下,2008年河北农业大学终于决定将该校的渤海校区落户中捷。如今,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已连续两年招生,现有5000名学生就读。而与河北农大渤海校区一路之隔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也已建成,即将招生。今年4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渤海新区附属学校也已开工建设。中捷产业园区的高教园区占地7.2平方公里,至少可容纳6所大学入驻。 吕振华由衷地感慨,在当地办大学不仅可以提升城市人口素质,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储备人才。目前,河北农大渤海校区为对接当地产业发展,已增设港口物流、海洋及水产养殖、石油化工等新专业,一批批大学生如同新鲜血液注入中捷,为当地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记者代晴)

关键词:吕振华,圆梦人,中捷产业园区

责任编辑:杨晓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