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王炎:门罗获奖是西方文学的回归

来源: 腾讯文化  
2013-10-11 03:27:56
分享:

  [导读]可能诺贝尔奖的颁奖者厌倦了对于身份政治的关注。但是对于存在、本体这样的一些关乎主体身份的原处和本质问题依旧是它关注的焦点。

  北京时间10月10日,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女性作家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腾讯文化连线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王炎教授对此作了解读。

  对于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王炎教授表示合乎情理。“诺贝尔文学奖近年来关注的焦点一直集中在西方意义上的‘他者’,即非西方文学和非西方作家上。但是我认为这之后必然会有一个回归,所以不算太意外”。

  只是在具体的人选上,王炎教授此前觉得美国、英国、爱尔兰这些国家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因而并没有太多关注爱丽丝·门罗本人。

  提到诺贝尔文学奖,不少人会觉得这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奖项。王炎教授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所涉及的“政治”主要涉及的是族群、族裔和身份认同的问题。诺奖一直以来在这方面都有很强的偏好。后冷战时代的大环境格局之下,诺贝尔奖关注的更多是多元文化、他者、第三世界的文学这些“自我”之外的世界。其实可以认为是一种变相的自我反思。

  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在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时,有评论称这是“纯文学”、“纯诗”回归。那么这一次门罗获奖是否是对于这一方向的强调呢?王炎教授表示这其实是一个可以预见的过程。诺贝尔奖从之前一直关注的“身份政治”重新回到英文文学本身,从关注强烈的身份差异和身份认同到自我反思,这是对于自身存在的更高一层反思和追问。

  诺贝尔奖重新回到了伍尔夫、乔伊斯、托马斯曼、库鲁斯特、海明威这些大师为代表的西方文学世界。这些作家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等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一种称之为现代主义的风格。文学最原初的冲动还是在于对人类自我的追问。这是“诗意”的回归。

  至于如何看待诺贝尔奖的这样一种回归。王炎教授说道,“可能诺贝尔奖的颁奖者厌倦了对于身份政治的关注,但是对于存在、本体这样的一些关乎主体身份的原处和本质问题依旧是它关注的焦点。这是不会变的”。这种回归只是从主体间性到主体性的一种变迁,本质没有变。

关键词:文学,诺贝尔,门罗责任编辑: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