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越来越多内地省市成为港澳“绿色菜篮子”

来源: 新华网  
2013-10-06 15:05:31
分享:

  在海拔1000米的贵州榕江县湾寨乡,45岁的布依族妇女陈永凤在菜园里除草、施肥、浇水,仔细检查蔬菜的生长状况。她种植的蔬菜成熟后,客商会直接到田间地头收购,要么大卡车装,要么空运,直达港澳地区。

  “以前,客人来贵州带茅台酒坐飞机,现在,还带新鲜蔬菜坐飞机。”当地人这样说。

  目前,贵州的清镇、榕江、独山、罗甸、威宁等地都已建成供港澳蔬菜基地,随着日渐形成规模和产业体系,已经成为贵州连接珠三角港澳地区的一个窗口,客商通过陆海空运输,把贵州的原生态产品及时送到了港澳市民餐桌上。

  由于种植高端、高产、绿色蔬菜增收快,农民积极性高,如今,不光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宁夏等内地省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供港澳蔬菜基地,成为港澳的“绿色菜篮子”。

  据国家质检总局2012年统计,内地检验检疫部门共备案供港蔬菜种植基地529个,57万余亩;供港冰鲜畜禽肉备案饲养场229家,供港食用禽蛋及蛋制品备案养殖场147家;供港备案水产养殖场1622家。

  “三趟快车”泛指通过铁路、公路等各种方式运输所有内地供港的鲜活产品,随着内地现代物流的蓬勃发展,“三趟快车”已经由当初的每天三趟,变成现在的每天“N趟”。

  内地蔬菜无污染、原生态等特性,加之政府的支持政策,也正在吸引不少贸易商投资建设蔬果种植基地。如广西第一个大规模供港澳蔬菜基地——藤县供港澳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便是港商投资项目。

  贵州三都县绿源农业公司总经理王周刚说,公司供港粤蔬菜的核心基地种有上海青、菜心、奶白菜等速生精品蔬菜,也有西红柿、白菜、番茄等传统蔬菜,这些蔬菜通过批发市场、超市等,源源不断地送往香港、广东的消费者餐桌。

  与传统种植不同,这些基地培育和引进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与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的发展,农民享受到了生产经营服务,也更多地分享到产业化经营成果。

  绿源公司租用了菜农王京的3亩田,年租金近3000元,王京和妻子还受聘到公司的蔬菜基地打工,通过公司经常开展的技术培训,他们都熟练掌握了蔬菜的种植、采摘、包装等一整套生产技能。像王京夫妇一样,目前在绿源农业公司蔬菜基地打工的农民有上百人。

  过去,农民种植的蔬菜只够吃,农忙之外的季节要到外地打工,发展供港澳蔬菜基地后,农民的身份逐渐转变成了技术工人,更多人选择留在家乡发展。

  来自内地的大量农副产品,不仅充实了港澳的市场供应,更通过严把质量关,保证“舌尖上的安全”。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的《供港澳蔬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对供港澳农产品食品安全即有着严格规定。

  位于西北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的供港蔬菜基地,全程按照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种植,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集成应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配套建设低温储藏库、净菜加工厂、真空包装厂。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港澳基本不从事农业生产,内地蔬菜需要继续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两者极具互补性,未来合作商机无限。

  贵州省农委主任刘福成认为,依托立体气候优势、生态优势和交通条件日益改善的优势,越来越多内地省市将成为珠江、长江流域和港澳、东南亚地区的重要菜源地,成为稳定港澳市民“菜篮子”的重要基地。

关键词:港澳,绿色菜篮子责任编辑:李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