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当地报道不“回避”问题成亮点
曾任江西某镇纪检组长的王强(化名)注意到,《江西日报》于9月19日发表的巡视通报会报道,“肯定工作成绩的内容,不到100字,剩下的都是问题、建议。看得出来,报道没有回避问题”。
此前的历次中央巡视,被巡视地区的党报也会报道情况通报会。但对比报道内容,不“回避”中央巡视组所指出的问题,而且不“删减”中央巡视组的严厉措辞,本轮巡视还是第一次。
例如,2010年3月20日《江西日报》曾发布《中央巡视组通报在江西省巡视情况》报道,2000多字的报道中,中央巡视组肯定当地工作成绩的内容,达656字;而指出当地问题的内容,只有99字,而且没有涉及具体问题,仅称“阎海旺(巡视组组长)强调,江西省委、省政府对巡视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进行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任务,确保整改实效”。
而今年9月19日,《江西日报》发表的本次巡视情况通报会,全文1300多字,肯定当地成绩的报道内容,只有65字;指出当地问题的报道内容,243字;提出建议的报道内容,293字。
贵州、湖北、重庆三地,也分别在2009年、2010年被列为巡视地区。对比三地党报的两次巡视通报会报道,只有《重庆日报》2010年2月12日的报道,其中提到了中央巡视组指出的问题,“极少数政法机关领导干部知法犯法,贪赃枉法,生活奢靡,有的还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但指出问题的报道内容,479字,而肯定成绩的报道内容,631字。
今年,《贵州日报》、《湖北日报》的两次巡视通报会报道,则跟《江西日报》相同,肯定成绩的内容大幅缩减,指出问题的内容占绝大篇幅。而且,指出问题时,此前报道均未涉及具体问题的内容;本次报道不仅列出问题“详情”,且未回避“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严厉措辞。
【点评】
虚化“问题”到直面是进步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中央2010年对重庆的巡视,是在重庆“打黑”的背景下。应该出于这一原因,《重庆日报》的报道涉及了巡视查出的问题。当地党报从原来的重点谈成绩、虚化“问题”,到本次轻成绩、重点“曝光”问题,“是一个积极信号,显示出直面问题的勇气,整改问题的决心和力度”。
他认为,当前的整治“四风”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影响服刑贪官给巡视组写举报信
“中央巡视组下来抓‘老虎’。”本轮中央巡视开始时,以此为标题的帖子,出现在多个被巡视地区的网站上。
6月30日,中央第四巡视组进驻内蒙古仅20多天,中纪委证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素毅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调查。
虽然官方消息并未提及,“王素毅落马”是否与巡视组有关?但坊间结合中央巡视组的既往成绩,如发现陈良宇案、侯伍杰案、黄瑶案、宋勇案等高官贪腐线索,仍将王素毅与中央巡视组“联系”在一起。
据媒体公开报道,一些地区官场因此震动。例如,江西,官场上下就感到了无形的压力。高档餐饮场所生意冷清。
“百姓都希望中央巡视组待的时间越长越好。”王强说,巡视组进驻江西仅一周,就传出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许润龙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的消息,“这确实让一些人很紧张,速度太快了,表明来之前,巡视组就掌握了不少线索”。
此前中央巡视组抵达地方时,都曾出现百姓排队等候的场景。本轮巡视同样如此,江西、内蒙古等地,有的百姓凌晨3点出发,坐着长途汽车,赶往巡视组位于省会的驻地;有的排队等候一夜,就为领到一张《来访登记表》。
今年7月24日,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本平做客人民网“反腐倡廉在线访谈”时说,本轮巡视,群众反映问题的热情很高,巡视组每天都收到大量的来电、来信。但大多是反映群众利益诉求的,部分是反映涉诉涉法问题,直接反映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问题的不多。
张本平强调说,本轮巡视强化观念,“有重大问题发现不了就是失职、发现了没有如实报告就是渎职”。
据了解,为了获得更多线索,一些服刑的落马官员,也被中央巡视组列为“线索源”。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去年因受贿被判入狱的江西省于都县原县委书记胡健勇,曾在狱中写举报材料。接到他的举报材料后,中央巡视组提审了他。
7个巡视组通报巡视情况时,均以相同一句话收尾,“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转中纪委、中组部处理”。
【点评】
巡视效果应比以往更明显
“这说明,这次巡视,中央又掌握了很多贪腐确切线索。”竹立家认为,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力度超过以往,加之本轮巡视的人员配备也比以往有所加强,巡视效果应该比以往更明显。
前瞻巡视制度应该覆盖到市县级
今年是中国建立中央巡视制度的第十个年头。2003年8月,中央巡视组正式成立。运行10年后,今年8月2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提“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
中央巡视制度下一步该如何改进?10年运转发现了哪些问题?
北航廉政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说,中央巡视制度是纪检体制改革的一部分。10年前之所以设置中央巡视制度,是当时纪检双重领导体制的前提下,割断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利害关系,破解“同体监督”的问题。我国地方纪检部门隶属于同级党委,易引发“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问题。
对于当初的制度设计,李永忠解读称,“部长与省委书记相比,省委书记的确更需要监督。用巡视来监督省委书记”。
任建明认为,目前,纪检体制仍存在同体监督的难题,因此亟待进一步改进巡视制度。“比如,如果有些严重问题没有发现,巡视组是否也要担责?巡视报告能否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这些最好能在法规中明确”。
李永忠认为,今后,巡视机构空间、地域的覆盖面会更大,“现在的巡视组只是中央和省(区市)两级,如何有效地覆盖到市及县,是巡视组要破解的一个难题。在时间上,要把目前临时性的巡视,和定点巡视结合起来,而不是过好几年才轮到一个省去巡视一次”。
曾为民工维权、在网上持续实名公开批评一名县委书记的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认为,改进巡视制度的重点在于,如何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
陆群表示,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巡视必须机动灵活,“你一定期,哪怕周期再短,基层都有能掌握你的规律。一旦掌握规律,造假、掩盖的问题就会出现”。
7月做客人民网时,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处处长彭阳春提出了同样的想法。他说,今后五年巡视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作用”。
为此,中央巡视组实行“三个不固定”:巡视组组长不固定,现已建立中央巡视组组长库,人选都是省部级正职,既有刚离开领导工作岗位的,也有现职的,每一轮巡视前,根据具体情况从组长库中,确定组长人选,一次一授权,并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巡视的地区和单位不固定,这次可能是地方,下次可能是企业或事业单位;巡视组与巡视对象的关系不固定,不再有过去的地方巡视组、企业巡视组、金融巡视组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