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章和他的家庭经济档案邵培摄
湖北宜昌一对花甲夫妻,自1987年以来坚持记录家庭收支情况,26年来,他们已积累10余本家庭经济档案。近日,当记者翻开这些账本,发现其刚好印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巨变。
在63岁的高武章的家里,记者看到了厚厚一捆家庭账本。每张账本档案内,分别标明了日期、摘要、付出和收入。其中,年代最久远的一本档案,记录的是1987年1月至10月的家庭收支情况。记者看到,这本档案封面有些泛黄,但其中字迹依然十分清晰。“用蓝黑墨水写的,就是为了方便保存。”高武章说。
提及为何会记录家庭经济档案,高武章表示,当时他的工作单位与宜昌市档案局在同一栋楼,他觉得档案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可以留下很多史料,所以就开始记录自己的家庭经济档案。而妻子王继兰的解释则现实得多:“那时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既要养孩子,还得赡养双方父母,所以每笔开销都记个账,知道钱用到什么地方。”
26年10余本经济档案,恰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翻天巨变的26年。记者看到,在1987年首本家庭经济档案上,写着这样的账单:“支出:1月7日,购白菜0.56元;1月11日,送岳丈春节费50元;收入:1月8日,高武章发工资92.77元。”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经济档案中许多开支也发生着变化。其中,到1994年1月,高武章的工资为247.62元,2011年,工资则达到3000余元。
如今,两老依旧按时记录家庭收支情况,记账也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生活的一部分。“时隔多年之后,再时时翻阅这些家庭账本,常常会勾起我对往事的许多回忆。这10多本账本,记的不是账,而是生活。”高武章笑道。
原标题:
湖北宜昌花甲夫妻26年记录10余本家庭经济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