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实施还需政府率先垂范
社会公众会产生这样的担心,就是地方政府及其官员,是不是会在落实国务院这个大气污染防治计划过程中,仅仅只在满足于对企业“发号施令”同时,却对可能影响地方GDP与涉及自身利益方面“网开一面”?应该说,这样的公众担心,在目前国内具体国情环境中并非只是杞人忧天之想。
可以肯定的是,地方政府率先垂范社会监督与共同参与的方式好处就在,一方面,对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推进与落实,对社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与引导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有了公开透明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可以对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相关工作形成相当压力。
为环保立下“军令状”
从不久前的“环保局长集体下河游泳”,到现如今的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出台,可以看到环保问题已经由过去的“幕后”走到了“台前”,政府在面对的过程中也拿出了足够的诚意。当然,“国十条”展现出来的仅仅用“诚意”二字来描述显然不够贴切,这更像是政府立下的“军令状”,表现出面对环保问题的自信和解决环境污染的决心。
好的政策的出台还应该有至上而下的贯彻落实。过去的一些环保政策出台后,很多地方为了在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表面不违背相关条例,每每做出“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如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最终伤害的只有当地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和群众对政府的信心。“国十条”作为空气治理“军令状”,其中明确了官员责任制,让各省各市签署“责任书”,“白纸黑字”把“军令状”和“乌纱帽”绑在一起,一旦违反“军令状”就有可能撤掉“乌纱帽”,如此也就杜绝了“落实不下去,落实不彻底”现象一再出现。
治理雾霾:政府、个人“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每个人要明白,大气污染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每个人既是污染的受害者也是污染源。要防治大气污染,必须做到全民参与。每个人少开一天车、少放一只烟花爆竹、少在户外烧烤……这些都是为改善空气质量做的贡献。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和政府一起,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共同改善空气质量,政府、个人“一个都不能少”。
防治大气污染机动车保有量要下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据估计,在中国平均每17个人拥有一辆车。这给我国公民带来出行的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由于机动车排气高度低,基本位于人的呼吸高度,对人体危害很大,现在已经成为我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一边是机动车越来越多,一边是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怎么办?要改善空气质量,就必须在机动车保有量上作文章,就必须控制并减少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但同时也不能给大家的出行带来太大的麻烦,因此政府必须花大力气来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只有让公共交通大力发展,让大家感到公交出行是价廉物美的选择,那么机动车保有量下降才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