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通居民家庭财富的主要体现,目前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超过40万亿元,最近三个月更是持续站在43万亿元关口之上。
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到8月份,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连续三个月突破43万亿元,位于历史最高位。其中,活期存款超过16万亿元,定期存款超过27万亿元,显示出存款定期化的趋势。
过去10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实现加速度增长,分别于2003年9月、2008年8月、2010年12月和2013年1月突破10万亿元、20万亿元、30万亿元和40万亿元大关,且每突破一个10万亿元大关所用时间不断缩短。
特别是最近5年来居民储蓄增速明显加快,目前已较2008年8月的20万亿元规模翻了一倍还多。与之相伴的,是其间持续了24个月的负利率现象。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人均储蓄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居民储蓄已经超过3万元。相应的,我国也是目前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目前居民储蓄率已超过50%,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居民储蓄何以5年猛增20万亿元
据新华社电 短短5年时间,居民储蓄从20万亿元攀升至43万亿元,如此快速增长引发各界关注。
专家指出,投资渠道狭窄、物价房价的攀升、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居民对未来预期不乐观等因素,是目前我国居民储蓄规模持续扩张的重要原因。
此外,没有更合适的投资渠道,也助推了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央行近年发布的一系列储户问卷调查也显示,储蓄始终是排在股票投资、债券投资、房产投资之前的居民首选投资项目。
我国居民储蓄规模的不断攀升,直接导致我国居民储蓄率的持续高企。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率早已突破50%,远远高于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
分析人士认为,一定规模的储蓄有利于银行业务的开展和经济建设活动,但过高的储蓄却可能成为经济之痒、百姓之痛。
专家指出,高储蓄率背后暴露的是我国长期以来靠高投资、高出口拉动经济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意味着消费这驾马车的乏力和经济结构的失衡,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如何降低过高的居民储蓄率,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