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_404页面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新闻频道 >> 文娱看点

风动万里历久弥香 河北梆子《宝莲灯》巡演启示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13-08-23 09:11:2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打造传世精品,传承创新齐头并进

  四个月的全国巡演,河北梆子《宝莲灯》每到一地都能“叫好又叫座”。与如今戏曲界普遍的不景气状态相比,这样一出声腔极富特点的地方戏如何脱颖而出?又如何“俘获”天南地北的观众并久演不衰呢?“《宝莲灯》能够得到省内外观众的认可,关键在于它有扎实的艺术基础。”李平芳对记者说,“从1960年首演至今,该剧已经在中国戏曲舞台稳稳站立了50多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剧中有文有武,热闹和门道都有得看,老少皆宜。”

  要想打造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剧目,李平芳认为首先是要坚持传统精髓。“人们看戏讲究个原汁原味。参加全国巡演的演员班底,已经从第一代更换到了第三甚至第四代,但我们始终坚持河北梆子的传统精髓。在文戏上,新版《宝莲灯》基本保持原貌,要让观众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唱腔;在武戏上,我们精益求精,剧中的戏曲武艺绝活多达十余个,这在全国戏曲院团中应该属于较高水平。”“此外,演职人员自身的创作态度也很重要。”李平芳认为,不论多么优秀的剧本,多么炫目的道具,如果演员的态度有偏差、功夫不到家,同样不可能演绎出精品剧目。“这次巡演包括演出和排练,演员们光快靴就磨坏了100多双,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我们这儿随处都可以印证。在青海演出时,因为海拔较高,很多演职员都出现了高原反应。扮演圣母的王云菊老师55岁了,仍然顶着严重的高原反应坚持上场,表演上丝毫不懈怠;扮演哮天犬的户海蒙一场武戏下来五六分钟喘不上气儿,吸了三袋氧气后才慢慢缓过劲儿来;扮演仙女的赵璇演出中晕倒在舞台上,醒来的第一句话却是‘对不住大家,给剧院抹黑了’……”说起这些隐藏在大幕后的动人故事,李平芳哽咽难言,“‘戏比天大’,大家知道,要想得到观众认可,就必须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辛勤汗水。”

  对于一出优秀保留剧目来说,在传承基础上的不断创新,也是老树开出新花的保证。“该剧在创排之初就秉承了创新的理念。”在剧中扮演刘彦昌的著名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刘凤岭说,河北梆子《宝莲灯》是在传统剧目《劈山救母》的基础上,参照了舞剧《宝莲灯》改编而成的。新版《宝莲灯》与原传统剧目相比,主题更加鲜明,剧情更为集中。音乐设计中吸收了昆曲及民歌旋律,在河北梆子的高亢悲壮中增添了缠绵、欢快的成分,这与“沉香救母”的剧情相结合,更能打动观众。业内专家认为,如果说省梆子剧院靠《杜十娘》、《挡马》等剧目起家,那么,它的发家剧目非《宝莲灯》莫属。前者以继承为主,后者则以创新为主。该剧巧妙地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无形中将观众带入到戏中,感受着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这是戏曲艺术各个门类高度融合的结果。

  “创新之路永无止境”,李平芳表示,在全国巡演的过程中,省梆子剧院还尝试与其他剧种院团合作,进行了一次“南腔北调”首开先河的交流,以此寻求演出模式的新突破。

  6月17日晚,广州市友谊剧场,由省梆子剧院与广东粤剧院联袂演出的《宝莲灯》隆重上演。“广东粤剧院演出了《巡天》、《洞天福地》、《二堂放子》三场,其余场次则由我们来演出。”李平芳介绍说,虽然两个剧院以往演绎的《宝莲灯》存在一定差异,联排时间也比较短,但经过编导的巧手打造,粤剧优雅婉转的唱腔与细腻的文戏令人折服,而河北梆子拿手的十八般武艺也在舞台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到现场观看演出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激动地说:“这真是舞台艺术难得一见的盛景!南北两大剧种的艺术交流意义重大,不失为跨剧种融合、打造经典剧目的一次创新之举。”“粤剧与河北梆子同场飙戏,而且还是演出同一个剧目,机会难得,这为双方取长补短、借鉴学习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列东说。李平芳则表示,作为南北戏曲文化的一次碰撞和交流,合作演出有助于提高河北梆子在南方沿海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此为契机,河北梆子会走得更远、更好。”

关键词:河北梆子,宝莲灯

责任编辑:赵鹏
长城网_404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