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解放军辽宁兴城基地的着陆训练区,请注意其四条拦阻索位置。
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报道,中国的航母舰载机训练中心可能引入了乌克兰的舰载机弹射系统。中国未来的航母编队不仅将包括像“辽宁”号这样的滑跃式航母,也将包括先进的弹射式航母,可以搭载重型舰载战斗机赴远洋作战。
外国媒体称,从解放军航母航空兵的训练情况来看,中国可能开发建造加装弹射器的先进航母。解放军已建成两座航母舰载机训练中心,用于训练未来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这两座设施都模仿航母甲板而建,其长度与中国未来航母的起飞甲板相当,并配备有战机起降控制系统。中国建成的两座航母舰载机训练中应该有一座配备了舰载机弹射系统。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指出,乌克兰的航母舰载机训练中心不仅建有滑跃式起飞装置,也有弹射式起飞装置。该装置配有完备的电力供应系统、锅炉和蒸汽舱,能以240千米的时速弹射舰载机。报道猜测,乌克兰可能已经向中国出口了同类设施,因此中国建成的航母舰载机训练中心可能已经加装了舰载机弹射系统,而解放军新近组建的航母航空兵可能已经开始训练弹射离舰,从而为未来登上配备弹射器的航线做好准备。
《汉和》揣测,解放军可能已经开始为其未来航母开发舰载预警机,而大型舰载预警机只有在弹射型航母上才能起降,因此解放军未来装备的航母中肯定会有弹射式航母。利用这两座训练设施,解放军将强化训练其舰载机航空兵。
1983年,一艘60000吨级航空母舰在尼古拉耶夫船厂开工建造,当时这艘航母被命名为“里加”号,随着上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政治的不断动荡,“里加”号几度更名,直至我们今天熟知的“库兹涅佐夫”号。而就在“库兹涅佐夫”号动工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一个与之配套的科研训练中心经过7年的建设刚刚完工。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舰载机飞行员模拟训练中心,“库兹涅佐夫”号所有涉及起降的设施都能在这里找到——12°滑跃起飞甲板,着舰拦阻索以及雷达和光学助降系统,这些都与日后航母上的一摸一样。这一科研训练中心后来被称为“尼特卡”(Nitka),俄语的意思是“飞行员”。20世纪80年代末,苏-27K (后来的苏-33)、米格-29K和苏-25UTG的原型机开始在“尼特卡”进行试飞,与此同时,苏联海军精心挑选的飞行员也开始在“尼特卡”进行航母起降训练,准备迎接航空母舰的服役。
但在1991年,苏联解体,独联体各国开始“分家”。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尼特卡”成为苏联留给乌克兰的“遗产”。但在乌克兰所继承的海军装备清单中并没有航空母舰,因此“尼特卡”只能闲置。直到1994年,俄罗斯海军决定保留“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于是俄乌双方商定,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借用“尼特卡”训练舰载机飞行员,并支付“尼特卡”的部分运营费用。由于在政治上俄乌两国分歧越来越大,关于俄罗斯使用“尼特卡”训练的问题双方并不总能达成一致。
1998年、2003年、2008年和2009年,俄罗斯都没能在“尼特卡”完成飞行训练。前两次是因为费用问题没能达成协议,2008年则是因为政治问题——乌克兰政府在政治上支持格鲁吉亚使用武力镇压南奥赛梯的民族独立运动。到了2009年,“尼特卡”的部分训练设备出现了老化现象,由于硬件问题,俄罗斯也取消了当年在“尼特卡”的训练计划。
据报道,弹射式航母与滑跃式航母相比,作战能力有质的提升。滑跃式航母无法给舰载机提供额外的动力,舰载机的起飞只能依靠自身发动机的推力,这导致舰载机的起飞重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作战能力自然也会降低。弹射式航母则可以给重型舰载机提供额外的动力,保证它顺利起飞。
其次,在相同的时间内,滑跃式航母放飞舰载机的数量大大少于弹射式航母。滑跃式航母舰载机起飞除依靠自身发动机的推力外,只能依靠来自空气的升力。所以当舰载机满载弹药和燃油准备起飞时,航母必须调整航向,以借助风力确保舰载机顺利起飞。如果风向发生变化,航母就必须不断调整舰体来适应。相比之下,弹射式航母没有这种“烦恼”,不管风向如何都可弹射舰载机。另外,弹射式航母一般都会装备多部弹射器,舰载机起飞的速度非常快。美国海军的资料显示,弹射式航母平均每1分钟可放飞1架预警机,而滑跃式航母平均每4-5分钟才能放飞1架舰载机。
最后,滑跃式航母上无法起降大型预警机,这是它相对于弹射式航母最大的劣势。如果没有预警机支持,航母舰载机编队的远程作战能力就无法发挥。此前美军一直不看好解放军未来的航母力量,就是基于这一原因。如果中国海军能够装备弹射式航母,美军就必须重新评估中国未来航母编队的作战能力。